界面新闻编辑 | 江怡曼 9月1日,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正式落地。 据了解,参与贴息政策的机构包括6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招联消费金融公司等5家贷款发放机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大部分机构已完成系统开发并测试到位。 据大河财立方报道,目前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贷款经办机构已在手机银行上线关于办理个人消费贷贴息业务的相关细则,部分机构还特别设置了“贴息专区”。除了贴息时间、贴息范围等基础信息外,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等明确了可享财政贴息的个人消费贷款产品。 据新闻晨报报道,部分9月1日前已申请的贷款也可以享受贴息。某国有大行相关人士解释:“原来有申请的消费贷款,在资金未用完的情况下,9月1日后实际消费部分仍可继续贴息。”这确保了政策连贯性。 。 8月12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明确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若可通过贷款发放账户识别消费交易信息,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政策。 贴息范围涵盖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 贴息标准为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按符合条件的实际用于消费的贷款本金计算,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的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 据新华社报道,面对大额财政补贴,资金用途监管也成为市场关注重点。多家银行在公告中均提示合规使用贷款资金,工商银行、平安银行等建议优先使用放款账户进行消费。农业银行、光大银行等还警示了套取贴息资金要承担的后果。另外,对相关部门审核未通过或违法违规套取贴息资金的,银行将按规定扣减或追回。对借款人违法违规套取贴息资金的,纳入个人不良征信记录并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曹睿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