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9 月 2 日消息,江苏省消保委近期发布了一批典型案例,其中一起二手车交易欺诈诉讼案引发关注。据案例介绍,去年 4 月,一位贾女士在某 App 软件上看到某公司销售的一辆某品牌二手车,该车表显里程为 76934 公里。在后续交流中,贾女士与经营者通过邮寄纸质合同、网上转账、物流发货的方式完成了交易,车辆最终成交价格为 24.8 万元,运输费用为 2300 元。贾女士收到车后送去检测,竟发现该车实际行驶里程已达 181000 公里。而在此前交易过程中,经营者曾明确表示 76934 公里为真实里程,且未进行过篡改。随后,贾女士将该公司投诉至常州市新北区消费者协会。经该协会与市场监管局查实,该公司确实存在调表欺诈行为,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对其作出了行政处罚。 。然而,双方就赔偿问题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为帮助贾女士维权,常州市新北区消费者协会“黎辉工作室”积极行动,协助消费者收集相关证据,并安排工作人员作为贾女士的诉讼代理人代为起诉。 。法院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若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商品购买价款的三倍,即该贾女士可要求该公司赔偿车价的三倍金额。但考虑到该公司的承受能力,贾女士最终决定要求“退一赔一”,这一诉求也获得了法院支持。IT之家参考通报获悉,最终法院判决贾女士胜诉,被告某公司及其相关股东需承担“退一赔一”的连带责任,贾女士共计获得退赔 49.8 万元,诉讼费用由被告方承担。 (function(){ var ad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adScript.src = '//d1.sina.com.cn/litong/zhitou/sinaads/demo/wenjing8/js/yl_left_hzh_20171020.js';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appendChild(adScrip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