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险企中报观察2025年上半年,在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强化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仍是人身险公司的核心经营主线。在负债端,各公司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大力推动分红险销售,分红险在新单保费中的占比显著提升;在投资端,积极把握资本市场机遇,稳步提升股票等权益资产配置规模,推动投资收益稳健增长。从近日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上市险企披露的中期业绩报告来看,“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分红险占比提升”“新业务价值大幅增长”等关键词频繁出现,反映出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积极态势。Part.1股票投资占比提升低利率环境下权益资产成为险资提升长期收益的有效途径。上半年,各上市险企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金、耐心资本的特性,加大权益投资力度,积极把握资本市场结构性机会。从中报数据来看,中国人寿公开市场权益规模较年初增加超1500亿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累计出资350亿元。中国平安股票投资占投资总额的10.5%,较年初增加2.9个百分点。 。中国太保股权类金融资产占投资资产的14.8%,其中股票和权益型基金占投资资产的11.8%,较年初上升0.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公司响应中长期资金入市要求,积极参与长期资金入市试点改革。例如,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共同设立了鸿鹄基金,共三期。“从投资方向看,三期基金投资范围为中证A500指数成份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上市公司,标的公司选取的标准包括治理良好、经营运作稳健、股息相对稳定、流动性较好等。”新华资产总裁陈一江在发布会上透露,上半年,试点基金的风险指标低于基准,收益指标高于基准,实现了功能性与盈利性的双丰收。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表示,上市险企增持股票是低利率环境、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及政策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等多重因素驱动的结果。险企通过增配权益资产,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投资收益,也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得益于持续优化配置结构以及资本市场呈现回暖态势,上市险企投资收益保持稳健提升。数据显示,中国人保上半年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5.1%,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中国平安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为3.1%,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新华保险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6.3%,同比保持稳定;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9%,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上市险企管理层对下半年的A股市场仍保持乐观。中国人寿副总裁刘晖认为,债券市场利率维持低位波动,A股市场估值总体合理,市场底部相对夯实,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公司将持续关注市场上涨板块中的板块轮动,如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新消费、出海企业等方向的投资机会。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也认为,中国市场估值仍处合理区间,安全边际充足。公司将适度加大权益配置,重点聚焦两个方向,即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成长板块和高分红的价值股。Part.2浮动收益型业务强劲增长上半年,各人身险公司完善利率传导和负债成本调节机制,浮动收益型产品加快发展,分红险新保期缴规模保费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人寿浮动收益型业务在首年期交保费中的占比同比提升超45个百分点。其中,个险渠道分红险快速增长,占个险首年期交保费的比重超50%,成为新单保费的重要支撑。平安人寿通过产品体系优化、考核激励引导、队伍技能提升多措并举推动分红险转型。上半年,分红险占个险新单提升至四成左右。太保寿险的分红险新保期缴规模保费也有了大幅增长。新保期缴中分红险占比提升至42.5%,其中代理人渠道新保期缴中分红险占比达51.0%。新华保险则一体化推进分红险转型。该公司构建了销售队伍对分红险的知识储备和销售技能,重新规划了分红险培训体系,形成了分红险组合销售和立体推动的新模式。二季度以来,个险渠道4月—7月分红险期交保费占比超过70%,银保渠道分红险期交保费占比超过30%。民生证券研报认为,在存款利率与理财收益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具备“保障+收益”属性的分红险产品相对吸引力提升。渠道方面,个险渠道头部险企推进代理“质态升级”,高产能人力占比提升,新单动能逐步修复;银保渠道在“报行合一”和考核优化推动下,持续向中长期储蓄型产品倾斜,价值贡献有望进一步抬升。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随着产品定价动态调整机制、“报行合一”、个人营销体制改革深入实施,人身险公司的新业务价值都取得了显著提升。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及健康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的新业务价值分别为285亿元、223.35亿元、95.44亿元、61.82亿元、49.78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20.3%、39.8%、32.3%、58.4%、71.7%。Part.3资产负债匹配状况稳中向好上半年,各人身险公司持续加强资产负债管理联动,在产品开发、业务计划、资产配置等经营管理环节统筹考虑对资产负债两端配置影响,加强账户精细化管理,资产负债匹配状况稳中向好。“通过努力,我们已经把新单业务的资产负债有效久期的缺口缩短到了1.5年,这对于公司应对利率风险管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中国人寿总裁助理兼总精算师侯晋表示,该公司积极增强公司成本收益匹配的成效,公司的负债保证成本同比降了59个基点。据新华保险总裁龚兴峰介绍,通过近两年来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建设,公司整体各账户资产负债匹配状况稳中向好。截至上半年末,公司近三年平均年化综合收益率能够完全覆盖寿险业务三年平均负债资金成本率,负债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此外,中国人保统筹负债与资产管理,加强负债端潜在风险跟踪研判,重视投资端风险监测排查,强化资产负债联动管理。中国平安不断夯实风险管理能力、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以客户为中心,追求高质量发展。中国太保积极探索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新方法,进一步完善穿越周期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持续提升和强化投研能力与合规风控能力。“整体来看,人身险公司正从‘资产匹配负债’的被动管理,转向‘资产负债协同联动’的主动管理。”陈辉认为,传统的模式是负债端先行,资产端再去匹配收益要求。但在低利率、资产荒和市场波动的环境下,必须让资产和负债两端“同频共振”。“对于资产负债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积极的过程,也是防范利差损的核心要素。”相关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人身险公司应继续推动资产负债管理各环节联动,通过新业务不断稀释过去存量业务存在的相对比较高的负债成本,构建更加健康的负债成本结构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 。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