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安得智联顺利实现IPO,其将成为美的集团第5家上市公司,以及何享健家族的第十个IPO。 美的集团(000333, 0300.HK)创始人、83岁的佛山首富何享健,正冲刺家族第10个IPO。 8月27日晚,美的集团子公司安得智联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得智联“)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同时任命中金香港证券、摩根士丹利亚洲和中信里昂证券为整体协调人。 美的分拆安得智联赴港上市 8月28日,美的集团发布关于分拆所属子公司至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的进展公告。公告显示,安得智联于2025年8月27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首次公开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申请,并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了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资料。 根据最新的招股书,本次赴港上市计划,安得智联拟将募集资金用于拓展国内物流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开展供应链国际化业务,以及通过数智化技术推进端到端数字化。 在管理权这方面,美的集团对安得智联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安得智联招股书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美的集团通过美的集团全资子公司美的智联持有本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52.94%的权益。 作为“美的系”物流板块核心企业,安得智联近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41.73亿元、162.24亿元、186.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4.8%;同期净利润则由2.15亿元升至2.88亿元再到3.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3%。 。进入2025年,增长势头仍在延续,上半年实现收入108.85亿元,同比增长20.23%;净利润2.48亿元,同比增长21.75%。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三年及今年上半年,安得智联前五大客户贡献收入占比分别为49.8%、48.6%、52.1%及49.7%, 约占公司一半营收 。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收入仍有较高比例来自母公司美的。2022年至2024年,来自最大客户美的的收入占比分别为37.7%、36.6%、41.1%。 到了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则为40.4%,和过去三年一样, 始终超过36% 。 股权结构方面,美的旗下美的智联持股52.94%,为控股股东。外部投资者中,海信持股22.03%,天津顺和持股2.9%,钟鼎晟观持股1.45%,隐山致能持股0.72%、美科启信持股0.43%。其余股份由持股平台持有。 在IPO前夕,海信等机构突击入股。2025年6月安得智联股本增加至7.452亿元,新增股本由海信、天津顺和、钟鼎晟观、隐山致能、美科启信认购,本轮融资额度达19亿元,其中海信投资15.2亿元,获得绝大部分投资份额,天津顺和、钟鼎晟观、隐山致能、美科启信分别投资2亿元、1亿元、5000万元和3000万元。按新增股本及投资额计算,安得智联此次融资的估值约为69亿元。 IPO之路曲折,16年三次闯关 安得智联谋求独立上市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09年。彼时,公司计划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但因与母公司关联交易比例过高被否。 2013年,美的集团完成整体上市后,安得智联独立上市的计划再次搁置。2017年,就在官宣集团重要转型阶段的这一年,美的曾表示要推动安得智联独立上市。直到2023年7月,美的董事会通过了启动分拆子公司安得智联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前期筹备工作的议案。2023年12月,中金公司代表安得智联向中国证监会安徽监管局递交上市前辅导备案。不过,在今年1月中金公司发布第四期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报告后,有信息显示安得智联撤回了IPO辅导备案。 今年4月29日,美的在发布一季度业绩报告的同时宣布,拟分拆安得智联至港交所主板上市。分拆完成后,美的仍将维持对安得智联的控制权。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美的首次尝试分拆子公司上市。在谋求安得智联独立上市的同时,美的也曾费尽心思为子公司美智光电谋划。 然而,在2023年12月,专注于照明及智能前装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美智光电第二次撤回深交所创业板IPO申请。自那之后,美智光电再未传出重启上市计划的消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安得智联已然超越美智光电,成为何享健家族第十个IPO最有希望的选手。 放眼行业,海尔的物流部门日日顺同样走过一段坎坷的上市之路。自2018年从母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剥离后,日日顺的上市申请材料于2021年5月获深交所创业板受理,历经三年才成功过会。然而,过会一年多后未能提交注册,日日顺在2024年10月撤回发行上市申请。 何享健家族上市公司将扩容至10家 安得智联此次冲击港股IPO,或将成为何享健家族控制的第10家上市公司。 截至目前,何享健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包括“美的系”的美的集团、万东医疗、科陆电子、合康新能,以及何享健子女控制的美的置业、盈峰环境、百纳千成、顾家家居、会通股份等A股、H股上市公司。 资料显示,美的集团是一家覆盖智能家居、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健康医疗、智慧物流等业务的全球化科技集团,目前已形成美的、小天鹅、库卡、合康、科陆等多个品牌组合,每年为全球超过5亿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回顾美的集团过去的资本运作路径,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通过收购不断进军新赛道,例如收购万东医疗等A股上市公司;另一种是通过内生孵化,旨在将原本服务于集团内部的公司培育成独立的上市公司,安得智联便是其中一例。 万东医疗是一家专业从事影像类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和生产、提供影像诊断服务的公司,于1997在上交所上市。2021年,美的集团入主,万东医疗成为美的集团布局医疗领域的重点企业。 合康新能则是一家专业从事高端制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的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美的集团通过下属子公司美的暖通收购合康新能。如今,美的集团工业技术事业群以科技为核心驱动力,已经在新能源、暖通家电、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核心部件等多个领域取得进展。 国金证券可选消费首席分析师赵中平认为,美的集团主要通过收购兼并迅速获取制造能力和核心技术、丰富产业布局,随后通过纵向产业链拓展和研发迭代,并依托集团多元化业务布局及规模效应降低制造成本。 。2017年以来,美的集团通过收购KUKA、合康新能、科陆电子等企业,进一步强化了To B业务的新增长曲线。 然而,美的集团的扩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早在安得智联之前,集团曾推动分拆旗下照明业务美智光电在A股上市,但后者两次申报均主动撤回。2021年6月首次递交后于次年7月撤回,2023年4月再次递交后于12月再度撤回。 身为家电巨头,美的和大多数行业龙头一样也早早涌入投资圈,试图用钱布局出一个规模更大的商业版图。故事开始于2000年,这一年美的掏出2320万元成立“佛山市美的空调工业投资有限公司”,如今这家公司对外投资项目已近百个,这是美的在资本市场埋下的第一条暗线,也是其投资版图扩张的元年坐标 而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与“美的集团”相关的投资机构共有三家,分别是主体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美的集团”,主体为美的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美的资本”,和主体为美的置业有限公司的“美的置业”。 其中,创办于2018年的美的资本尤为关键。资料显示,美的资本的前身是美的集团的战略发展及创新投资部门。美的资本围绕全球先进制造行业和“智慧家居+智能制造”生态链进行系统化布局,通过对被投企业提供全产业链赋能帮助企业实现长期价值增长。目前对外投出了包括芯聚能、晶艺半导体、高景太阳能、英华特、思必驰、华瑞微电子等明星企业,也从中收获了数个IPO。 此外,美的集团还在2016年参与高瓴集团北京远景长青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的出资,已投GP包括梅花创投、金沙江创投、明势资本、线性资本、蓝湖资本、钟鼎资本等;在2021年7月,美的集团与海尔、阿里、TCL、小米、创维等数10家巨头共同出资,参设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有限合伙),该基金主要用于对苏宁易购的收购。 除美的集团外,何享健之子何剑锋也在资本市场上积极布局。2006年,何剑锋的盈峰集团收购上市公司上风高科,并将其改名为盈峰环境。2018年,何剑锋的盈峰集团又从华录文化手中取得华录百纳,并将其改名为百纳千成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 2024年1月,何剑锋再次通过盈峰集团旗下子公司以88.80亿元收购顾家家居29.42%的股份,成了顾家家居的新实际控制人。 目前,何剑锋实控的上市公司达4家,包括美的置业、盈峰环境、百纳千成和顾家家居。其中,美的置业,卢德燕、何享健、何剑锋为共同实控人,其余三家实控人均为何剑锋一人。 。 何享健之女何倩嫦同样活跃于资本市场,其实际控制的会通股份于2020年成功在科创板上市。截至目前,何倩嫦直接持有会通股份25.54%的股权。 总的来看,何享健家族目前已实际控制9家上市公司,包括美的集团、合康新能、万东医疗、科陆电子、美的置业、盈峰环境、百纳千成、顾家家居、会通股份。以最新收盘价计算,这些公司的总市值高达6636亿元。 据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何享健家族以1885.7亿元财富蝉联佛山首富,排名第8位。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何俊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