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8月,新能源汽车市场延续了火热的发展态势。新势力车企纷纷交出亮眼的成绩单。零跑汽车、小鹏汽车和蔚来汽车等交付量再创新高,其中零跑汽车以5.71万辆的成绩再度稳夺销冠,蔚来凭借乐道L90的热卖扭转了销量停滞的局面,不过理想汽车的交付量出现下降,已连续3个月交付量环比下滑。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行业总量持续攀升,但行业格局仍不稳定。目前造车新势力企业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现象,产品之间差距较小,提升销量要靠差异化。当电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大致相当,唯有安全、稳定和耐用,才是车企下一个脱颖而出的抓手。 。多家车企销量创新高8月,新势力车企们依旧竞争激烈。具体来看,零跑汽车继续领跑,8月交付5.71万辆,同比增长超88%,连续第二个月销量超过5万辆,成为新势力销冠。今年1—8月,零跑汽车共交付新车32.89万辆,同比增长136.4%。鸿蒙智行8月全系交付4.46万辆新车,累计交付量突破90万辆。其中问界单一品牌就贡献了九成销量,月交付量达到了4万辆,虽然守住第二,但环比微跌1.8%。小鹏汽车紧随其后,8月共交付新车3.77万辆,同比增长168.7%,环比增长2.7%,单月交付量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小鹏MONA M03交付超1.5万辆,连续12个月交付超万辆。蔚来则反超理想,8月交付新车3.13万辆,同比增长55.2%,创历史新高。小米汽车8月再度实现超过3万辆的交付成绩,这也是其自开启交付以来,第二次实现月销超过3万辆。不过,曾是2024年新势力销冠的理想汽车,8月交付新车2.85万辆,跌下3万大关,连续3个月交付量环比下滑。理想汽车CEO李想9月1日发布微博表示,2025年是理想汽车正式进入纯电SUV的第一年,希望到今年底,在高端纯电赛道能“保五争三”。理想i8的目标是稳定后月销量6000辆,理想i6的目标是稳定后月销量9000—1万辆,算上理想MEGA,理想纯电车型整体月销量稳定在1.8万—2万辆。传统车企孵化的新品牌们也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深蓝汽车8月全球交付2.82万辆,同比增长40%;极氪科技8月销量为4.48万辆,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2%,连续6个月月销超4万辆,其中极氪品牌销量为1.76万辆,领克品牌销量为2.7万辆;岚图汽车8月交付1.35万辆,同比增长119%,连续6个月交付过万辆,保持稳健增长;阿维塔8月销量1.06万辆,同比增长185%。此外,广汽埃安8月交付量为2.7万辆,但同比下降了23.5%。新车带动效应显著从8月的整体销售情况来看,性价比与科技力成为推动销量增长的关键因素。再度成为新势力销冠的零跑汽车,虽没有单一的爆款车型,但车价覆盖了6万—20万元之间的高性价比市场,8.98万元起售的零跑B01车型,上市一个月大定就超过2万辆;小鹏汽车则持续加码智能化,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用户激活率已超60%,智能科技成为其销量增长的助推器。值得注意的是,新车效应在8月表现显著。零跑B01、小鹏新P7、极氪9X、乐道L90等新车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关注。本月增速较快的小鹏汽车就在8月27日推出了新P7,全新小鹏P7上市7分钟大定突破万辆;鸿蒙智行首款旅行车享界S9T正式开启预售后1小时,小订数量破万,24小时小订数量达2万台;蔚来旗下的乐道L90上市首月交付破万辆,成为蔚来汽车逆袭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外,产能也是决定交付量的重要因素。部分品牌虽然订单充足,但产能爬坡速度限制了销量进一步增长。车企们纷纷加大产能建设投入,以满足市场需求。 。例如,8月末,蔚来创始人、CEO李斌在公司发表全员讲话并回答员工提问时表示,全新ES8预订情况不错,“做新一代ES8计划的时候对市场热情预估还是保守了,现在整个供应链正在全力加产能”。无独有偶,尽管销量势头良好,小米汽车也仍存在产能限制问题。目前其SU7和YU7的部分车型交付周期较长,小米汽车数据显示,目前YU7标准版的交付周期为53—56周。对此,小米汽车多次提及正在全力提升产能。公开数据显示,其北京亦庄二期工厂于今年7月投产,该工厂规划年产能15万辆,投产后北京基地总产能将达35万辆/年。提升销量要靠差异化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行业格局也在不断生变。来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的数据显示,8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约为194万辆,环比增长6.2%,同比增长2.0%。其中,狭义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预计可达110万辆,渗透率为56.7%。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认为,从8月汽车销量情况来看,当前新能源车行业存在两个特征,一方面,行业总量持续攀升,其增长来自于对燃油车的替代以及“以旧换新”等政策刺激下的需求增长;另一方面,行业的市场格局仍不稳定,部分车企可能会因为社交媒体舆论等特别事件,影响车辆销售,这也侧面体现出部分企业还未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稳定的品牌格调。对于销量折射出的行业现状,国际注册创新管理师、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CEO卢克林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消费需求重心从“尝鲜”转为“算账”,性价比与科技力并重才能打动消费者。同时,新车效应窗口期被压缩至3—6个月,部分车型上市即热搜,流量迅速兑现订单。当前,新势力车企仍存在产能弹性不足、现金流紧张等挑战,“想要破局,车企需要在产能端实行‘轻资产+柔性化’,并进行产品端的‘组合拳’,避免单一车型掣肘全公司。此外,在用户端要进行‘直营+授权’的混合渠道下沉,降低获客成本”。 。卢克林表示。盘和林则认为,目前造车新势力企业存在一定的同质化问题,产品之间差距较小,“提升销量要靠差异化,而差异化的方向应该更多聚焦在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上。当电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大致相当,通过此已经很难拉开差距,唯有安全、稳定和耐用,才是车企下一个脱颖而出的抓手”。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