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随着国有六大行2025年半年报披露完毕,其旗下理财子公司的业绩表现也随之揭晓。 2025年上半年,六大行理财子公司中,有5家的产品管理规模与净利润均实现同比正增长,甚至有理财子公司上述两项指标同比增幅均超过了20%。6家理财子公司合计管理规模达97762.94亿元,同比增长6.35%;合计实现净利润57.81亿元,同比增长7.17%。 2家净利润同比增超10% 数据显示,上述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的5家理财子公司中,中银理财、农银理财表现尤为突出,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超过了10%。 。 按净利润规模排序,中银理财以13.58亿元位居榜首,同比增长22.23%;农银理财紧随其后,实现净利润12.73亿元,同比增长13.66%;工银理财实现净利润9.92亿元,同比增长0.4%;交银理财实现净利润7.73亿元,同比增长8.73%;中邮理财实现净利润5.6亿元,同比增长2.38%。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5年上半年,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实现利润增长,核心驱动来自“需求—资产—渠道”三重共振。 。需求端,存款利率持续下行推动居民储蓄加速向净值型产品迁移,7月份居民部门存款减少1.1万亿元,非银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固收类产品凭借低波动特性成为承接主力;资产端,权益市场回暖带动混合类产品收益提升,理财子公司加大了对权益资产的配置,优化收益结构,叠加“固收+”策略布局可转债等另类资产,增强了产品吸引力;渠道与规模层面,母行强大的客户基础与代销网络拓展形成合力,带动了旗下理财子公司管理规模的快速扩张,推动利润增长。 管理规模呈现分化 从2025年半年报数据来看,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的管理规模呈现出较明显的分化特征。其中,五家公司的产品管理规模均实现增长,但增速差异显著:交银理财、中邮理财表现突出,以超10%的同比增幅领跑行业;工银理财、中银理财、农银理财的增幅则在7%以下。 按管理规模排序,中银理财以18581.91亿元的产品管理规模位居首位,同比增长3.12%;工银理财规模达18515.83亿元,同比增长6.03%;农银理财规模为17532.77亿元,同比增长1.48%;交银理财规模17013.18亿元,同比增长16.6%;中邮理财规模12019.25亿元,同比增长25.55%,增速居首。 对于下半年发展趋势,薛洪言认为,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将呈现“规模延续增长、竞争与压力并存”的格局。积极因素方面,政策红利(如养老理财、绿色金融试点)与权益市场回暖有望推动混合类产品、主题产品占比提升。但也应看到,若债市面临调整压力,将直接影响以固收类为主的产品收益。整体而言,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管理规模有望稳步扩张,但收益端需应对资产波动与竞争挤压的双重考验。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5年下半年,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发展将呈现四大趋势:第一,在当前市场竞争格局下,头部效应渐趋明显;第二,基于投研体系优化,稳妥推进产品体系升级;第三,数字化转型持续加速,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管理将加速落地;第四,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将更加注重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 薛洪言进一步表示,理财子公司需从5个维度强化核心竞争力:一是推动投研能力工业化,构建专业化团队与“平台化”投资模式,在巩固固收领域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多资产与多策略布局,以应对资产收益下行压力;二是推进产品差异化创新,围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养老金融等政策导向打造特色产品体系,同时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理念,通过中小银行代销网络触达下沉市场;三是深化科技赋能,推动AI在投研(政策解读、研报生成)、营销(客户需求匹配)等场景的应用,夯实数字化基础设施;四是服务国家战略,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债券等领域的资金投入,发挥“耐心资本”作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五是完善全面风险管理,健全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管控体系,在净值化转型中保障产品稳健运行。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