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_hqimg {margin: 10px 0;} .hqimg_wrapper {text-align: center;} .hqimg_related {position: relative; height: 37px; overflow: hidden; background-color: #f6f6f6; text-align: center; font-size: 0; } .hqimg_related span {line-height: 37px; padding-left: 10px; color: #000; font-size: 18px; } .hqimg_related a {line-height: 37px; font-size: 15px; color: #000; } .hqimg_related .to_page {float: left; } .hqimg_related .to_page a {padding-left: 28px; } .hqimg_related .hotSe {display: inline-block; *display: inline; *zoom: 1; width: 11px; height: 11px; padding-top: 8px; background: url(//n.sinaimg.cn/780c44e8/20150702/hqimg_hot.gif) no-repeat; } .hqimg_related .hqimg_client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25px; top: 0; padding-left: 18px; }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客户端 香港虚拟资产市场迎来王炸级事件。 8月28日,国泰君安国际宣布正式推出面向境外投资者的“加密货币交易服务”,标志着这家中资券商在数字资产领域的布局迈入了全新阶段。 作为首批中资券商中真正实现数字资产“直连交易”的机构,这一消息不仅令市场瞩目,更在行业内掀起了广泛讨论。 一、加密货币交易服务是最关键的一块“拼图” 国泰君安国际全新推出的加密货币交易服务覆盖比特币(BTC)、以太币(ETH)、雪崩币(AVAX)、Chainlink(LINK)、Solana(SOL)等主流品种;具备专业投资者资格的客户可进阶交易瑞波币(XRP)、泰达币(USDT)、美元稳定币(USDC)等稳定币。公司 7×24 小时向投资者提供交易及资金调拨服务,并同步提供合规框架内的产品分销和投资顾问服务。已开通国泰君安国际证券账户的合资格客户,只需通过君弘全球通手机应用即可快速开通加密货币交易账户。 这意味着客户无需借助第三方平台,即可在中资券商的综合账户体系内直接完成虚拟资产交易。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国泰君安国际借此构建起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的“接口”,将稳定币等关键要素纳入主流金融基础设施。 回顾其发展历程,国泰君安国际早在2023年就将数字资产纳入核心战略。随着香港特区政府释放出积极政策信号,该公司迅速展开系统性布局,以一系列“首例”动作为香港市场带来诸多突破:2024年1月率先拿下虚拟资产相关产品经纪业务资格;4月将场外衍生品纳入服务包;5月推出以现货ETF为基础的结构性产品,为专业投资者打开ELN新通道;12月再获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介绍代理人资质,初步形成“入口+通道”的双轮驱动模式。 进入2025年,其推进节奏进一步加快:4月完成数码债券发行业务;5月拿到代币化证券交易与咨询的无异议函,并分销首单代币化货币基金;6月实现牌照升级,打通交易、咨询、代理、发行、分销全链条;7月成功发行中资券商首单公募数码原生债券,并兼任全球协调人及结算行;日前,国泰君安国际推出首批结构化产品通证,包括固定收益可赎回通证产品和挂钩美股ETF保本型通证产品。至此,国泰君安国际已清晰构建出一条覆盖传统证券与数字资产、现货与衍生品、发行与分销的完整价值链。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牌照优势构成了国泰君安国际最核心的竞争壁垒。 香港证监会对虚拟资产相关业务划下五类牌照:运行交易平台、管理高比例虚拟资产组合、在综合账户中提供交易服务、提供咨询服务、担任介绍代理人。在港持牌中资机构中,国泰君安国际是唯一形成全链条闭环的机构。这种稀缺性直接转化为客户体验:无需跳转第三方平台,无需额外开户,交易、清算、托管、顾问均可在一个账户内完成,合规与效率兼得。可以说,凭借难以复制的全链条资质护城河,国泰君安国际将显著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因此,8月28日正式推出的加密货币交易服务,可谓水到渠成的重要里程碑。这不仅标志着国泰君安国际业务矩阵的进一步扩展,更意味着香港市场迎来了“传统持牌机构直接参与”的一块关键性拼图,象征着该地区的虚拟资产市场正从“边缘探索”全面走向“主流融合”。 二、它山之石:国泰君安国际是否能复制三年九倍走势? 全球资本市场正在经历数字化与虚拟资产浪潮的深刻变革。2025年,美国国会快速推进稳定币立法,叠加欧盟 MiCA 与新加坡等制度落地,全球范围的监管框架逐步清晰。在香港市场,虚拟资产则被赋予战略窗口意义。2025年2月发布的“ASPIRe”蓝图与5月落地的《稳定币条例草案》,为行业注入确定性。 1、从Robinhood的故事说起: Robinhood的发展史堪称数字资产驱动商业模式的教科书案例。尽管它的故事发生在不同监管半径与市场深度之下,却指向一个事实——谁能把传统金融服务与数字资产能力深度融合,谁就能把估值想象力的闸门彻底打开。 Robinhood早期以“零佣金+碎股交易”颠覆传统券商模式,但其真正的质变始于2018年加密货币业务的引入。2025年Q1,加密货币收入占其总收入的28%,较早期低位跃升近十倍;相应的,其股价在近三年间翻了九倍。 图:Robinhood的股价三年九倍 券商切入数字资产领域的商业逻辑并不复杂,打开的想象空间却十分显著。 当交易场景从“股票+期权”扩展到“加密资产+代币化美股”,Robinhood在供给端完成了资产类别的指数级扩容,在需求端则通过零佣金、碎股、24×5交易等极致体验把原本游离于华尔街之外的Z世代与千禧一代系统性纳入资本市场。 这种模式的优势十分明显:资产端的“多”与用户端的“广”相互强化,带来两个关键结果: 一是以PFOF(订单流返佣)与息差收入为代表的收费模式被重新定价。市场发现,只要用户生命周期足够长、资产换手率足够高,即使单笔佣金为零,平台仍能从做市商返佣、融资融券、现金管理、信用卡等多条管道持续兑现ARPU提升。 。实际上,Robinhood在撮合过程中实际赚取的加密货币交易费率远高于同期股票和期权。 。 二是数字资产天然的高波动、高周转特性,让收入及盈利的弹性呈非线性放大。根据公告,2024年Robinhood的加密货币收入飙升至6.26亿美元,超越期权成为最大交易收入来源,推动整体收入同比增长57.8%,净利润增长超过360%。 2、国泰君安国际与Robinhood间的逻辑映射: 我们可以看到,数字资产驱动收入与利润爆发。这个飞轮逻辑,在国泰君安国际身上几乎可以找到一一对应点: 首先,国泰君安国际同样具备从传统经纪、投行、自营等业务切入数字资产交易业务的巨大潜力。其次,从增长潜力看,香港已成为全球虚拟资产的重要试验田,国君国际作为首批获得虚拟资产全链条资质的中资券商之一,具备先发优势。另外,国泰君安国际未来的收入增量不仅来自交易佣金,还包括资产代币化等更具前景的业务。这一点与Robinhood探索RWA代币化、区块链基础设施异曲同工。 商业逻辑的映射,带来了估值映射。类似的,近期国泰君安国际迎来了估值的强劲修复。国泰君安国际兑现“传统盘 + 数字资产”双轮驱动下逻辑,有望获得进一步的估值修复基础。 3、二者间的“不相似处”恰是国泰君安国际的优势来源: 值得一提的是,做投资映射时往往还会辨析“不相似处”。这可能恰恰是国泰君安国际的优势来源之一。 首先监管框架方面,香港对虚拟资产已采取牌照化与分层分步落地路径,边界更清晰、合规成本可预期,这与美国在7月份才签署联邦层面稳定币立法、其他虚拟资产的联邦统一框架仍处于推进阶段形成对比。 。制度的确定性提高了业务可持续性,有助于券商将“事件性红利”沉淀为“可经营的现金流”。 另一处“不相似”,在于国泰君安国际拥有更“稳健的基本盘”——国泰君安国际刚发布的财报,可以印证这个观点。 三、盈利同比激增182%,ROE抬升至7.3% 国泰君安国际昨日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用一连串“历史新高”与“倍数跃升”再次刷新资本市场对中资券商成长曲线的想象。期内集团录得总收入28.25亿港元,同比增长三成,创下中期营收新高;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5.5亿港元,同比激增182%,盈利弹性远超收入增幅;年化ROE从低位一举抬升至7.3%,派息比率维持87%的高水平,每股派发0.05港元中期股息。数字背后最直观的信号是:公司不仅赚得多,而且愿意与股东分享——在港股市场,这种“高盈利+高派息”的组合几乎就是估值起跳的催化剂。 拆解收入结构可见,国泰君安国际逐步摆脱对传统单一通道的依赖,财富管理、企业融资、机构交易与投资业务齐头并进。佣金及费用收入5.41亿港元,利息收益11.96亿港元,交易及投资净收益10.88亿港元,三大支柱均实现扩张,带动整体收入分布更均衡、更具韧性。 财富管理分部收入占比超过三成,其中经纪业务佣金同比升46%,显著跑赢大市;企业融资承销费收入大增85%,集团上半年共参与150笔债券发行承销,发行总规模约2,588亿港元,同比分别增加33%与38%,在中资离岸债主承销榜中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均稳居第一;股权端则抓住新能源、机器人、智能驾驶等风口,作为联席全球协调人助力宁德时代完成港股IPO,并协助18家企业递交主板上市申请;作为配售代理人,集团承销港股再融资项目12笔,位居市场第一。衍生品方面,集团在港股场内衍生品交易规模稳居市场前列,金融产品业务规模期末达417.4亿港元,较去年底再增4%。 资本实力的同步夯实为业务扩张提供了安全垫。其资产负债表呈现“轻杠杆、高流动性”特征:截止报告期末,其总资产1,220.1亿港元,流动资产净值13.12亿港元,流动比率1.13倍;名义杠杆比率7.04倍。 分析师指出,港股市场的利好环境为国泰君安国际的业绩提供了强劲支撑。 2025年上半年,港股日均成交额2,40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接近翻倍,流动性显著改善。中金非银金融分析指出,港股正经历资产与资金共振的新时代,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港股IPO规模超过1000亿港元,同比翻了超七倍,创多年新高。其中,A+H上市企业融资占比上升,中概股回流趋势加速,带动估值中枢上移。 资金端方面,境内南向资金与零售投资者的活跃参与正改变港股传统“外资主导”的格局,南下持仓占比稳步上升,零售成交比重持续扩大,推动换手率系统性改善。截至7月底,南向资金在国泰君安国际持股比例大幅增至15%。 展望下半年,港股“牛市”具备进一步流动性支撑。国元证券研究所认为,8月22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讲话释放鸽派信号,为9月降息打开空间,港股市场交易额有望长期稳定在日均2,000亿港元以上。这不仅直接提升券商及投行业务的盈利空间,也推动整个港股市场进入资产与资金“双轮驱动”的新时代。 结语 当下,香港正处于虚拟资产制度化、规模化的关键拐点,国泰君安国际的先发优势、制度优势与基本盘优势相叠加,为其打开了一个远超“传统券商估值模型”的想象空间。如果说过去十年,香港资本市场的关键词是“国际化”,那么未来十年,或许将是“数字化+融合”。 在这一进程中,国泰君安国际已然成为最有可能复制、甚至超越Robinhood式成长曲线的中资代表。更重要的是,它并非依赖单点爆发,而是通过打造可持续的合规护城河、持续增强客户黏性、不断丰富产品生态,形成穿越周期的增长能力。 市场期待的不仅是ROE的持续抬升,更是估值体系的重塑。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