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上市公司密集披露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经营数据也一并发布。9月1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至少已有包括蚂蚁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等在内的2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对外发布业绩情况。综合营业收入、净利润以及总资产等主要经营数据来看,上半年消费金融公司业绩整体明显回暖,仅有少数机构出现营收或净利同比下滑,同期净利润同比最高涨幅超过210%。不仅集中在头部与中部、尾部梯队,头部机构间出现了利润分化,中部梯队也杀出“黑马”。有分析人士指出,得益于监管政策趋于明朗带来的经营稳定性增强、宏观经济环境改善等多方因素,消费金融行业在经历前期整顿与风险出清后已步入稳健复苏通道,长期来看,行业将加速向精细化运营、差异化定价、科技驱动风控转型。3家公司净利超10亿元规模收缩与利润分化并存21家机构中,除了未披露净利润的哈银消费金融外,报告期内剩余20家消费金融公司全员实现盈利。 。按照赚钱能力排名,上半年共有3家消费金融机构净利润突破10亿元,其中招联消费金融蝉联第一,接着是蚂蚁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除了上述5家公司外,剩余消费金融公司的净利润均不足5亿元。招联消费金融是报告期内唯一一家营收、净利双降的公司。根据中国联通财报,2025年上半年,招联消费金融营收78.99亿元,同比下降14.77%;净利润15.04亿元,同比下降12.76%。而在2024年上半年,招联消费金融也首次出现了营收、净利均同比下降的情况。蚂蚁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净利润分别为14.6亿元、11.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8%、8.1%;同期蚂蚁消费金融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8%至100.4亿元,也是报告期内唯一一家营收突破百亿元大关的公司。接着是兴业消费金融,在经历了上年的营收、净利双双大幅骤降后,2025年上半年兴业消费金融增利不增收,营收45.6亿元,同比下滑12.1%;净利润8.68亿元,同比增长213.4%,是报告期内净利润增速最快的公司。中邮消费金融净利润增速仅次于兴业消费金融,净利润排名第五。数据显示,中邮消费金融上半年营业收入39.72亿元,同比增长6.95%;净利润6.33亿元,同比增长165.97%。另从资产规模表现来看,蚂蚁消费金融一骑绝尘,达到3064.7亿元,几乎是第二名招联消费金融的2倍。值得一提的是,5家排名靠前的公司中,有3家资产规模出现下滑。截至2025年6月末,蚂蚁消费金融总资产3064.7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2.32%;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1577.22亿元,较2024年末下滑3.68%;兴业消费金融总资产815.4亿元,较2024年末小幅减少0.71%。剩余马上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则是小幅上涨。对于上半年业绩连续下滑的原因,招联消费金融回应北京商报记者称,面对行业风险上涨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公司主动调节优化资产结构,压降存量风险,构建可持续经营的客群结构,信用减值损失下降17.7%,资产质量持续优化,拨备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风险抵补能力充足。蚂蚁消费金融则对资产规模缩水作出解释。蚂蚁消费金融指出,报告期内,公司深入消费场景提供金融服务,依托科技手段提升风控能力,使得营收、利润等核心业务数据保持稳健增长。总资产小幅下滑主要是受行业正常季节性波动影响,属于短期合理现象。中部梯队再现“黑马”机构资产规模赶超头部头部机构规模收缩与利润分化并存,中尾部梯队从业机构正在奋起追赶,部分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赶超头部机构。中部梯队中,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净利润排名一举跃至行业第七位。江苏银行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苏银凯基消费金融营收27.44亿元,净利润3.8亿元,公司总资产达到630.37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16.78亿元。2023年末,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完成一轮增资,公司注册资本由26亿元增加至42亿元。而根据江苏银行公告,江苏银行近日表决通过了对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增资的议案,但具体增资规模、股东增持比例等尚未对外披露。其他中部梯队消费金融机构净利润均呈现不同规模的增长。例如,报告期内,宁银消费金融营收16.9亿元,同比增长9.7%;净利润2.5亿元,同比增长26.3%。南银法巴消费金融营收20.4亿元,同比增长33.75%;净利润1.43亿元,同比增长97.36%。其中,宁银消费金融总资产规模突破701亿元,超越马上消费金融的680.99亿元。 。老牌消费金融机构中,海尔消费金融营收16.21亿元,同比增长33.42%;净利润2.12亿元,同比增长19.77%。中银消费金融增速较缓,营收36.8亿元,同比增长2.8%;净利润1.5亿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截至报告期末,中银消费金融贷款余额797.38亿元,公司总资产817.0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5%,该公司资产规模在21家消费金融公司中排在第四位。尾部消费金融机构中,小米消费金融净利润涨幅靠前,阳光消费金融、建信消费金融则出现大幅下滑。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小米消费金融净利润0.97亿元,同比增长142.5%;阳光消费金融净利润0.17亿元,同比下滑72.58%;建信消费金融净利润0.03亿元,同比下滑95.24%。此外,哈银消费金融未对外披露净利润数据。报告期内,哈银消费金融营收8.23亿元,同比增长19.26%。截至2025年6月末,哈银消费金融贷款余额236.71亿元,较年初增加11.04亿元,增幅为4.89%。谈及报告期内亏损情况,阳光消费金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按照《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公司上半年全力推进业务结构转型,并于6月底实现监管转型达标要求。因业务结构调整较大,相关经营数据出现一定波动。 。随着转型达标的顺利实现,业务规模和结构将日趋稳定,目前营收已实现同比正增长,后续公司将积极响应国家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号召,抢抓发展机遇,推动净利润恢复增长。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整体看,2025年上半年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呈现出较好的增长韧性,一方面,持牌消金公司在面临2024年的盘整过后,商业模式、客群策略均有所优化,抵御风险能力有所加强;另一方面,2025年以来各类促进消费、提升额度的政策利好为持牌消金的发展带来了优良契机。苏筱芮指出,腰部机构盈利能力提升,与其强化运营能力、风控能力等因素存在关联,同时,此类机构也加大多元化融资渠道拓展,通过公开融资渠道获取到更低成本的资金,从而为盈利能力的提升打下优良根基。助贷新规即将生效消金行业转向质量导向对于2025年上半年消费金融行业的整体业绩表现,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评价称,消费金融机构能取得上半年这个成绩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政策利好不断刺激,监管政策趋于明朗带来的经营稳定性增强,推动多数机构实现利润增长。同时也得益于宏观经济环境改善、居民消费意愿回升、信贷需求回暖,以及各机构持续优化风控模型、压降不良率和资金成本等因素。整体来看,消费金融行业在经历前期整顿与风险出清后已步入稳健复苏通道。一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客户下沉、产品线单一、客户生命周期短、融资方式单一且成本较高,叠加商业银行客户市场下沉等因素,对消金公司的获客能力、风控能力和盈利能力都形成了较大挑战。而结合2025年以来频繁融资、低价甩卖不良资产等动作来看,消费金融从业机构在资产质量优化、压降资金成本等方面也面临考验。而消费金融行业面临的最新考验来自即将生效的监管新规。2025年4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明确互联网贷款利率应在24%以内,并要求从业机构对合作名单进行披露。《通知》将于2025年10月1日正式生效。过去的几个月里,陆续有消费金融公司对助贷合作机构名单进行了披露。助贷业务利率压降至24%后,消费金融公司将受到哪些影响?有消费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消费金融行业的贷款利率早前已经全部压降至24%以下,无论是通过自营渠道还是助贷平台,消费金融机构发放的每一笔贷款都需要向监管报备,实际综合利率均在24%下方。因此《通知》对于消费金融机构本身影响较小。“除了正常利息收入以外,我们公司在与助贷平台的合作中不收取其他费用。在《通知》生效后,可能会引发通过第三方平台发放的贷款规模的变化,进而影响收入。这要求消费金融机构在精准定价的同时保持产品竞争力,通过合规助贷平台寻找优质客群或特定场景客群。”另有消费金融机构指出。多家受访消费金融机构也在回应中提及这一情况。蚂蚁消费金融表示,公司目前信贷产品的贷款利率控制在24%以下,与助贷新规要求契合,因此新规实施对现有业务模式基本无影响。阳光消费金融提到,公司对客利率始终控制在24%以内,将严格遵照监管要求,继续严守利率红线,加大合作机构动态监测与管理,持续优化平台合作策略和客户分层选择策略。中邮消费金融则表示,在助贷业务中,公司始终以风险可控、合规先行为原则,头部平台优先合作,腰部平台择优合作。苏筱芮认为,即将落地的助贷新规,对于头部持牌消金而言影响不大,但对于那些对助贷平台较为倚重的腰尾部机构而言,或将引发业绩的下降。腰尾部持牌消金需要尽早加大自营业务比例、打造自营业务核心竞争力以抵御外部风险、缓解因合作业务占比过高而造成的不确定性。王蓬博进一步指出,新规将倒逼消费金融机构重新审视资产定价与风险匹配机制,短期内可能压缩高风险客群的盈利空间,影响整体收益率,促使机构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导向。长期看,行业将加速向精细化运营、差异化定价、科技驱动风控转型,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和服务能力提升。头部机构凭借资金、技术与合规优势或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