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鹰瞳科技(2251.HK)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期内,鹰瞳科技Airdoc 持续推动AI 应用,深化诊疗一体化战略,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 44.3 万元,治疗业务收入占比31.6%。鹰瞳科技Airdoc通过AI技术驱动,不仅在经营端降本增效、实现盈利,更持续突破产品创新研发,加速全球化 AI 布局与多元市场拓展,为长期稳步发展奠定基础。 鹰瞳科技Airdoc三大AI产品线齐发力,诊疗一体化战略加速落地 视网膜检测AI产品,2025年上半年共检测330万UV,同比增长11.4%,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发现重大阳性案例已达10万例。这些早期发现的重症案例,不仅有效减轻了个人及家庭的长期疾病负担,更从社会层面降低了因疾病导致的劳动力损失和医疗资源消耗,为“健康中国”战略的贯彻实施注入强劲的AI新动力。 而这一兼具业务突破与社会价值的成果,得益于视网膜检测 AI 产品服务网点的持续增长与覆盖深化。2025 年上半年,该产品活跃服务网点累计达7180个,同比增长20.7%。 。其中,等级医院活跃地点数346家,同比增长41.8%,检测UV达到19.6万,同比增长35.0%。 近视防控AI与视觉训练AI创新干预产品也加速落地,诊疗一体化战略显成效。报告期内,近视防控AI使用UV达281.2万,同比增长68.1%,服务用户量5.8万;视觉训练AI训练UV 102.6万,同比增长11.6%,家庭训练累计服务用户量3.6万,到院训练累计服务用户量23.7万。鹰瞳科技Airdoc近视防控与视觉训练AI产品的创新落地,有望缓解青少年近视防控 “资源供需矛盾”,推动眼健康从“被动治疗”向“主动干预”转型,降低家庭眼健康管理 “时间与经济成本”,守护家庭未来的明眸“视”界。 技术优势硬核领跑,近视防控AI开启大模型时代 报告期内,鹰瞳科技Airdoc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和技术升级。在近视防控AI领域,鹰瞳科技Airdoc近视防控AI产品成功接入万语大模型,使其从单一的治疗工具转型为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家庭视光师’。通过精准追踪眼轴变化、生成结构化的视觉健康报告并提供基于数据的个性化干预建议,不仅优化了光生物调节疗法(PBMT)的疗效,还为用户构建了一套科学化、系统化的近视防控管理体系。 2025年1月,新一代便携式眼底相机(AI-FD16U)正式获批,这款小而轻的全自动AI眼底相机,设备仅有1.3kg,不到一张A4纸的面积,采用触屏+语音交互+万语大模型,让血管神经健康监测随时随地触手可及。 。 2月,鹰瞳万语大模型完成焕新升级,依托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已在AI眼底检测、AI近视防控、AI视觉训练、AI主检等多个领域应用。 5月,鹰瞳科技Airdoc人工智能抗压能力检测仪正式上线,通过视觉刺激下的动态自主神经系统全息技术和眼动追踪技术,非接触式测量,90秒精准评估抗压能力、心理压力、身体压力、自主神经平衡和活性等5大关键指标。 此外,4月10日,鹰瞳科技Airdoc - AIFUNDUS 2.0眼底多病种AI诊断系统荣获NMPA三类医疗器械认证,显著提升基层筛查与临床辅助诊断效率;同期,数字遮盖疗法获国家发明专利,解决了患者依从性差的问题,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截至报告期末,鹰瞳科技Airdoc新获得专利13项,累计专利总数达283项。 AI健康全球化加速布局,科研成果再攀新峰 鹰瞳科技Airdoc积极推进全球化布局,以国际合作驱动诊疗一体化创新。截至六月底,鹰瞳科技Airdoc AI产品服务网点已覆盖欧盟地区及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南非、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马来西亚、智利、墨西哥等国家,推动全球优质医疗资源普惠化、平权化,拉平地区医疗资源差,助力全球绿色低碳发展。 。报告期内,海外市场收入占比提升至12.3%。 报告期内,鹰瞳科技Airdoc科研成果持续获得国际权威期刊认可。5月,鹰瞳科技Airdoc与北京安贞医院研究团队联合开发的深度学习模型,可精准识别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轻度认知障碍,相关成果登载于国际心血管领域权威期刊《Heart》,为全球冠脉疾病并发症的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6月,鹰瞳科技 PanDerm AI 皮肤癌早筛系统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将皮肤癌早筛准确率提升 11%,为全球皮肤癌早期筛查提供高效AI解决方案。这些科研成果不仅进一步提升了鹰瞳科技Airdoc 的国际影响力,更以技术创新为全球医疗健康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总结2025期中业绩如下图: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郭栩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