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证券之星 在金融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光大银行(601818.SH)的表现令人担忧。2025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其业绩表现不佳,营收继续下滑,且已连续数年营收乏力,中间收入增长亦陷入困境。 证券之星注意到,今年上半年该行拨备覆盖率出现下滑,不良贷款余额突破500亿规模,资产质量问题凸显。更为严峻的是,2025年以来光大银行多次受到监管处罚,数次收到百万级罚单,合规管理方面的漏洞不断暴露。曾经在金融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光大银行,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 01. 营收持续下滑,增长动力匮乏 近年来,光大银行的营收状况持续恶化。自2022年起,其营业收入便踏上了下滑之路。2022年营业收入为1516.32亿元,同比下滑0.73%;2023年这一数字降至1456.85亿元,同比下滑3.92%; 到了2024 年,营业收入进一步减少至1354.15亿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7.05%。进入2025年,情况并未好转,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59.18亿元,同比下降5.57%。如此持续且明显的营收下滑,在同行业中表现较差,严重影响了市场对其的信心。 利息净收入作为银行营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光大银行在此方面也面临困境。2024年,该行利息净收入为966.66亿元,同比减少108.14亿元,降幅10.06%,近六年来首次低于千亿元。 2025年上半年,利息净收入454.32亿元,同比下降5.57%。净息差的变动是导致利息净收入下滑的关键因素。2024年该行净息差下降20个基点至 1.54%,2025年上半年,净利差1.31%,同比下降15个基点;净利息收益率1.40%,同比下降14个基点。 受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等市场因素影响,银行息差空间不断被压缩,利息业务盈利能力减弱。 此外,光大银行在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端同样表现不佳。2024年,光大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90.71亿元,同比下降19.52%。2025年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4.43亿元,同比下降0.85%。 同时,在理财、托管、投行业务等中间收入板块也因资管新规实施后理财产品转型周期长、客户风险偏好下降、资本市场波动、项目资源紧张及推进难度加大等因素,收入表现低迷。 02. 不良贷款余额再攀升,资产质量隐忧浮现 在资产质量方面,光大银行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突破500亿规模,报告期末,集团不良贷款余额509.1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63亿元。虽然不良贷款率1.25%与上年末持平,但不良贷款余额的上升不容忽视。 。 若未来经济环境发生不利变化,企业和个人还款能力受到影响,不良贷款率可能随之上升,进而侵蚀银行利润,影响其资产负债表的健康状况。 此外,根据光大银行2025年半年报披露的不良贷款行业分布数据,折射出信贷资产质量的结构性压力。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74.13亿元,占比14.56%,较2024年末双升,成为风险最高发领域。在行业流动性承压背景下,房企偿债能力弱化导致不良敞口持续扩大,后续若市场复苏不及预期,该领域风险可能进一步释放。 制造业不良余额69.58亿元,占比13.67%,规模持续增加。传统制造企业受产能调整、成本上升影响,新兴制造领域则面临技术迭代风险,双重压力下信贷质量承压明显。 批发零售业不良余额43.52亿元,占比8.55%,虽较年初下降,但受消费波动与电商冲击,中小商户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仍存。值得警惕的是住宿餐饮业,不良余额从3.74亿元骤增至13.25亿元,占比升至2.60%,行业复苏进程中部分企业债务包袱过重,成为新的风险爆发点。 各行业不良数据显示,光大银行信贷风险呈现“传统领域未退、新兴风险又现”的特征,对其行业授信策略与风险定价能力提出严峻考验。 拨备覆盖率作为衡量银行抵御不良贷款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光大银行的该项指标出现下滑。报告期末,拨备覆盖率172.47%,比上年末下降8.1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的下降意味着银行抵御风险的缓冲垫变薄,若不良贷款后续出现大幅增长,银行可能需要计提更多的贷款损失准备,对净利润造成冲击,甚至影响其资本充足率,限制银行的业务扩张能力。 03. 合规处罚频发,内控短板凸显 证券之星注意到,去年底至今,光大银行在合规管理方面可谓“黑天鹅”不断,多次受到监管处罚。2024年12月底,光大银行因11项违法行为被中国人民银行警告,包括时任光大银行法律合规部副总经理兼反洗钱管理中心总经理于某某在内的 12 名责任人受到监管1万元到15万元的罚款,多人同时遭到警告,被罚没合计1878.83万元。 进入2025年,罚单接踵而至。1月,被中国人民银行罚款1677万元,案由涉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和“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多个反洗钱领域。1月1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光大银行扬州分行因以贷款或贴现资金等转作存款或保证金,虚增存款,被扬州金融监管分局罚款60万元。 。 2月8日,上海金融监管局披露罚单,光大银行上海分行因员工行为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款150万元。同时,时任光大银行上海徐汇支行零售理财经理陈颖、时任光大银行上海北外滩支行理财经理张伟来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终身;时任光大银行上海徐汇支行副行长周宏斌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五年;时任光大银行上海分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潘志超、时任光大银行上海北外滩支行行长助理李荣均被警告并分别被罚款5万元。 3月,光大银行台州支行因多项违规再次被央行台州市分行处以103万元罚款。4月,深圳金融监管局向光大银行开出640万元罚单,涉罚案由为“授信管理不到位”、“掩盖贷款质量”。6月,光大银行控股子公司阳光消金被罚140万元。如此密集的处罚,反映出光大银行在内部合规管理体系上存在严重缺陷,可能涉及员工合规意识淡薄、内部监督机制失效、风险管理流程不完善等多方面问题。 光大银行如今面临的业绩与合规双重困境,使其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若不能有效解决当前的困境,其在金融行业中的地位将进一步被削弱,甚至可能影响到投资者和储户的信心,陷入更为艰难的境地。光大银行能否在困境中成功突围,重拾市场信心,实现业绩与合规的良性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杨红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