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实际外国直接投资(FDI)持续两位数下降的大背景下,上海吸引外资不乏挑战。不过,在积极应对挑战中不难看到实际使用外资结构的升级、调整。 根据上海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5年前7个月,上海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624家,同比去年增长3.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99.33亿美元,同比去年下降11.1%。 分行业看,上海实际使用外资规模最大的行业逆势呈现两位数高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排名第一的行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48.72亿美元,增速为65.8%。 第一财经梳理近两年的数据发现,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自2024年成为使用外资规模最大的行业后,保持两位数高增长。 。其中,2025年1-6月,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47.7%;2024年,该行业实际使用外资达71.83亿美元,增长55.8%。 2023年,上海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分别为53.59亿美元、46.1亿美元和46.02亿美元,增速分别为6%、-23.5%和-21.1%。当年,规模位列第二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尚处于负增长阶段。 单项数据的增减与前一年的基数高低不无关联。近年来这一行业为何能持续高增长? 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会长黄峰对第一财经表示,相关数据的增长主要受益于上海总部经济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这些投资性的企业向上海及中国其他地区的投资金额都计入于此。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詹宇波也告诉第一财经,这项数据的高增长与外资总部陆续落地有关。近年来,上海持续保持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最集中的城市地位。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上海新设外资企业近2500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76亿美元。 。总部经济加快集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达到1042家和605家。 7月11日,上海举行第41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颁证暨外商投资集中签约仪式,现场新认定的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5家外资研发中心获颁证书。 。 为了加快发展总部经济,鼓励跨国公司进一步集聚功能、提升能级,升级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等高能级项目,上海根据《上海市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规定》《上海市鼓励设立和发展外资研发中心的规定》和《上海市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提升能级的若干措施》,专门设立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资金。 近日,上海市商务委、市财政局印发修订后的《上海市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明确提出早期扶持资助、能级提升奖励、功能奖励、创新平台奖励、增资奖励等五项支持标准。 其中,对于地区总部或事业部总部项目,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3000万美元,员工数不少于10名,且经母公司授权其负责管理的境内外企业不少于1家的,给予500万元早期扶持资助;全球研发中心项目,专职研发人员不少于50名,给予500万元早期扶持资助。 另外,对于跨国公司亚洲区、亚太区或更大区域的地区总部或事业部总部项目,新增研发创新、财资管理、采购分销功能,设立开放式创新平台项目,以及通过增资形式投资符合上海市产业发展导向的鼓励类项目等,均将在一定条件下提供相应奖励。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何俊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