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投资的支付公司 Klarna 于周二宣布,计划在美国上市,对这家金融科技公司的估值最高可达 140 亿美元。随着高增长科技股在经历数年 “寒冬” 后重新获得投资者青睐,Klarna 距离其期待已久的公开上市又近了一步。 。 此前推迟上市计划的企业正重返市场,试探投资者兴趣 —— 这背后是市场走势趋于平稳,以及投资者信心逐步回升的支撑。 包括新型银行 Chime、稳定币发行方 Circle 在内的多家科技公司,其上市计划均吸引了强劲的市场需求,这标志着科技领域的上市活动正谨慎复苏。 作为 “先买后付”(BNPL)模式的代表企业,Klarna 及其部分投资者计划在此次 IPO 中发行 3430 万股股票,发行价预计在每股 35 美元至 37 美元之间,目标募资额最高可达 12.7 亿美元。 Klarna 等金融科技公司正从传统银行手中夺取市场份额:它们提供更快捷、更灵活的支付选择,以及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服务,这类服务对年轻消费者极具吸引力。分析师认为,随着全球电子商务的持续扩张,“先买后付” 及类似支付产品的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先买后付” 服务允许消费者将购物支出拆分为数周或数月的小额无息分期付款,无需一次性预付全款。 截至目前,支付行业在很大程度上未受关税影响,且主要经济体的消费支出均展现出较强韧性。 不过,在高通胀环境下,“先买后付” 模式仍面临风险:潜在的信贷损失、对用户信用状况的追踪不足等问题,引发了市场对该模式盈利能力及消费者长期偿债能力的担忧。 。 总部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 Klarna,凭借其短期融资模式改变了在线购物的支付生态。该公司成立于 2005 年(彼时电子商务尚处于萌芽阶段),并于 2012 年达到 “独角兽”(估值超 10 亿美元)级别。 Klarna 由联合创始人塞巴斯蒂安・西米亚科夫斯基(Sebastian Siemiatkowski)领导,硅谷风投巨头红杉资本是其最知名、合作时间最长的股东之一。 2020 年年中至 2021 年期间,Klarna 完成三轮融资,估值在短短约两年内从 55 亿美元飙升至 465 亿美元,自此引发投资者广泛关注。 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上市事件 分析师表示,Klarna 此次 IPO 若能成功,可能表明投资者对高增长金融科技企业的信心已重新回升;反之,若市场反应平淡,则可能反映出投资者对该行业高估值及监管环境的担忧。 多年来,Klarna 一直计划在纽约上市,但在 2025 年 4 月,因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布对主要贸易伙伴征收大范围关税,全球市场陷入动荡,该公司不得不暂停上市计划。 2021 年,Klarna 曾考虑通过 “直接上市”(不发行新股、无需承担传统 IPO 成本的上市方式)登陆市场,但最终放弃了这一计划,并以 67 亿美元的估值完成一轮融资 —— 这一估值较此前水平大幅下调。 除红杉资本外,Klarna 的主要股东还包括丹麦亿万富翁安德斯・霍尔奇・鲍尔森(Anders Holch Povlsen)旗下的 Heartland A/S 集团(该集团是时尚品牌 Only 和 Vero Moda 的母公司)。 Klarna 进军美国市场的举动,凸显出 “先买后付” 类服务的需求正不断增长,尤其是在寻求灵活支付方式的年轻购物群体中。 此外,Klarna 还推出了银行业务,并与多家全球知名品牌建立合作关系,包括快时尚零售商 Zara、H&M,奢侈品包袋品牌 Coach,以及美妆巨头丝芙兰(Sephora)。 截至 6 月 30 日,Klarna 在全球 26 个国家拥有约 1.11 亿活跃消费者,合作商户数量约为 79 万家。 目前,Klarna 已申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拟定为 “KLAR”。 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大通(J.P.Morgan)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将担任此次 IPO 的主承销商。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郭明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