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 1

  《港湾商业观察》陈钱   近期,斯坦德机器人(无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斯坦德)递表港交所,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公开资料显示,斯坦德成立于2016年,创始人为来自黑龙江的90后“寒门”学子王永锟,从哈工大毕业后,毅然拒绝了大厂offer,创办斯坦德做工业机器人。   1   收入增长,亏损收窄   招股书及公司官网显示,斯坦德致力于为广泛的工业场景提供机器人解决方案,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和智能化转型,目前主要专注于为3C、汽车及半导体行业提供一站式工业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   按2024年全球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销售单位计,斯坦德以3.2%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五,第一名到第四名的市场份额依次为27.9%、8.2%、4.8%、4.2%。   虽然公司在全球的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市场份额中排名第五,但公司目前的业务主要还是来自国内。各期,斯坦德来自中国内地的收入占比为89.8%、87.5%、75.9%,来自日本等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0.2%、12.5%、24.1%。   比如,当下风靡一时的小米SU 7的最终交付,就离不开斯坦德机器人的贡献。。众所周知,小米汽车自上市之日起就获得了无数消费者的买单,但大量订单也意味着巨大的生产压力,小米与斯坦德达成合作,通过其在小米智能工厂打造的采用100%激光SLAM自主移动机器人的总装生产线提高了内部的物流效率,确保大量订单的及时交付。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小米还是斯坦德的股东之一。。天眼查显示,小米智造持有公司9.2879%的股份,小米智造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北京小米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而北京小米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为小米的全资子公司。   据悉,公司的收入来自机器人解决方案、销售机器人及其他相关产品。2022年-2024年(简称:报告期内),斯坦德营收增长率达68.4%,分别为9627.5万元、1.62亿元、2.5亿元。其中机器人解决方案贡献了大部分收入,各期的收入占比分别为88.6%、87.6%、91%,机器人销售及其他收入占比分别为11.4%、12.4%、9%。   营收增长的同时,公司的毛利率也稳定增长,各期分別为12.9%、31.6%、38.8%,其中机器人解决方案的毛利率由2022年的10.2%上升至2024年的35.4%,机器人销售及其他的毛利率由2022年的33.5%上升至73.5%。   随着收益和毛利率的提升,斯坦德的亏损有所收窄,各期的年内亏损分别为1.28亿元、1亿元、4514.4万元,经调整的净亏损分别为1.24亿元、9493.1万元、3933.8万元。   公司业务的造血能力同样反映在现金流上。各期,斯坦德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8977.7万元、-1.2亿元、-2718.4万元,营收增长的同时,公司的造血能力还有待提升。。   2   客户集中度上升,研发费用率骤降   业绩增长的背后,斯坦德的客户也渐趋集中,各期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26%、36.8%、41.3%,其中的客户平均交易价值分别为35.3万元、35.2万元、32.1万元,2024年同比下滑8.81%。   同时,斯坦德各期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各期分别为2899.4万元、5181.7万元、9342.2万元,2024年较2022年上涨222%。2025年4月末,公司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9105.7万元。   此次IPO,公司拟募资用于研发和销售:(1)加强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机器人产品及RoboVerse系统以及开发相关专有机器人技术;(2)建立并巩固国内国外的销售及服务网络,提升机器人解决方案部署能力及宣传公司品牌。   不过,近年来斯坦德不管是销售费用率还是研发费用率,均连续下降,其中研发费率用更是骤降。   各期,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59.9%、35.4%、25.8%,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7.7%、34.6%、14.6%。   具体来看,公司各期的销售费用分别为5769.5万元、5735.8万元、6459.5万元,研发费用分别为5552.5万元、5609.8万元、3661.1万元,其中研发费用2024年同比下滑34.74%。   据了解,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斯坦德在江苏昆山拥有一处生产基地,各期末该基地生产设施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0.7%、81.7%、78.9%,公司表示,未来将继续建立新的生产线以满足增长的业务需求。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向《港湾商业观察》表示,斯坦德在行业前景向好的情况下,虽实现营收利润双增,但研发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的同步下滑,期内研发投入常年弱于销售投入这一结构失衡也暗藏隐患。智能工厂赛道技术迭代迅猛,竞争激烈,若研发投入长期不足,将削弱产品差异化能力,难以构建长期壁垒。   郭涛进一步表示,当前经营现金流持续为负,结合客户集中度逐年提升,反映出业务韧性有待加强,公司应注重研发的强度,以技术创新驱动业绩增长并优化客户结构,而非单纯依赖渠道扩张,唯有将研发视为战略支点,才能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实现可持续增长。   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斯坦德完成最新D轮融资后,目前估值21亿人民币,较2017年Pre-A轮融资后的8024万估值上涨25倍。   3   估值存在波动,实控人低价卖股引关注   需要注意的是,在公司递表前,创始人王永锟和李洪祥均有转让套现及低价卖股的情况。   据悉,斯坦德自2016年开始已经经历了多轮融资,融资方主要包括小米、博华投资、梁溪投资等。   在2021年经过由博华投资参与的Pre-C轮融资后,公司估值曾达到21亿元,但2023年C轮融资后估值有所缩水,为15.3亿元,2024年获梁溪投资参与D轮融资后,公司估值才又回到2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1月Pre-C轮融资前的一个月,创始人王永锟曾以每股92.5元认购27.16万股股份作为所谓的股权激励,而在一年以前的B轮融资时,斯坦德的每股价格为80.54元。今年3月,王永锟认购的股份价格又被修改至1元/股,也就是说原先2512.21万元的股份,仅27.16万元成交。   今年5月,王永锟以每股40元的价格向珠海盛银璟转让20万股股份,李洪祥以每股50元的价格向苏州和基转让10万股股份,两人分别套现800万元和500万元。但去年D轮融资时,梁溪投资认购的每股成本达292.4元,王永锟和李洪祥显然存在低价卖股的嫌疑。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表示,创始人在递表前夕以明显低于D轮融资时的价格转让股权行为确实存在低价卖股的嫌疑,并且已触及港交所监管红线,极有可能引发外界对其投机动机或公司前景的质疑。根据港交所上市规则,关联方交易需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交易价格显著偏离市场水平可能被认为利益输送,若公司无法证明其交易的合法目的,可能触发港交所问询甚至暂停上市进程。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实控人王永锟直接持有公司12.8%的股份,并通过斯坦德自动化持有14.3%的股份,创始人之一李洪祥持有3.8%的股份,与王永锟系一致行动人,投票以王永锟决定为准,因此王永锟实际持有斯坦德30.9%的股份。今年6月,斯坦德投资人珠海盛银璟、Golden Summer、深圳鸿泽将所持有的合计1006.34万股股份的投票权委托给王永锟,王永锟最终控制权应为35.45%。   小米、博华投资、梁溪投资作为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分别持有斯坦德8.40%、7.26%、14.29%的股份。(港湾财经出品)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郝欣煜

扫码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道具 举报 回复
主题回复
倒序浏览

423查看1回复

沙发
水煮鱼 2025-1-5 15:32:13
这是一支担负特殊任务的英雄部队。征战浩瀚太空,有着超乎寻常的风险和挑战,光环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艰辛和付出。
举报 回复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冀ICP备10019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