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前期在研发投入上的持续积累,创新药企如今步入收获阶段。 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上半年,在Wind创新药概念所涵盖的80家上市公司里,有34家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剔除扭亏、减亏的个股)。 步入密集兑现期 近年来上市药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创新的深化也有效转化为业绩增长的动力。 例如,恒瑞医药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7.61亿元,同比增长15.88%;实现归母净利润44.50亿元,同比增长29.67%。其中,创新药销售及许可收入95.61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60.66%。公司持续加大创新力度,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达38.71亿元,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32.28亿元。 。目前,公司已在中国获批上市23款新分子实体药物、4款其他创新药,另有10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400余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 部分上市公司亏损实现同比收窄。上半年,诺诚健华收入同比增长74.3%,达到7.3亿元,主要归功于核心产品奥布替尼(商品名:宜诺凯®)的持续放量以及公司与Prolium达成授权许可获得的首付款。上半年药品收入同比增长53.5%,达6.4亿元。上半年,公司亏损收窄至0.36亿元,去年同期亏损为2.62亿元。 。 医疗器械方面,联影医疗上半年实现营收60.16亿元,同比增长12.79%;实现归母净利润9.98亿元,同比增长5.03%。联影医疗以“平台化+智能化”为战略轴心,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平台与产品多维升级。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11.40亿元,同比增长12.09%,研发费用率持续维持行业较高水平。 政策大力支持 我国创新药械创新活跃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9月1日,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徐景和在2025年“全国药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上表示,国家药监局设立优先审评审批等4条加快通道,对重点品种实行“提前介入、一企一策、全程指导、研审联动”,加大对创新药械研发的指导支持,对临床急需药品、罕见病药品、创新医疗器械等实行优先审评审批,同时着力抓好仿制药质量提升,推动审评审批与医药创新同频共振。 徐景和介绍,“十四五”期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创新药210个、创新医疗器械269个,且均保持加速增长态势。目前,我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跃居全球第二,在研创新药约占全球30%份额。上半年,创新药对外授权总金额已接近660亿美元,全球市场对中国创新药的认可度正在不断提升。 江海证券表示,近年来国家持续优化医保目录调整机制,将“临床价值”作为核心评价标准。政策的连续性和可预期性,让企业能够更清晰地规划创新药的商业化路径,激发了企业创新热情。创新药企业在看到产品进入医保及商保目录的可能性增加后,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创新药的研发进程,进而推动整个行业发展。 兴业证券认为,从供给端看,中国创新药研发数量居全球第一,且技术、质量领跑全球;从需求端看,欧美市场渴求突破性疗法,跨国药企自研效率下降,亟须补充管线。供求双方共振推动创新药出海交易活跃,构建价值共创新生态。中国药企将加大在知识产权布局与保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国际认证等方面投入,筑牢创新药出海根基。 业内人士认为,2025年国内创新药产业有望迎来拐点,产业运行趋势由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投资机会。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