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正集团(601216)8月27日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其中披露“联营企业”信息再度将天弘基金推到舆论前台。报告显示,天弘基金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8亿元,净利润9.17亿元。在市场环境充满波动的背景下,这样的财务表现延续了公司的稳健。但更具冲击力的是利润背后的分红。半年报显示,君正集团在上半年获得天弘基金1.25亿元分红,而前总经理郭树强,即便已被有关部门带走、从公众视野消失两年,依然凭借持股获得2000万元分红,累计获得分红更是超过2亿元。与此同时,普通持有人面对的却是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常年处于行业底部、权益类产品大幅分化的现实,“公司盈利、股东大笔分红、基民无感”的剪刀差,再次凸显出这家基金公司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盈利确定,投资者回报不确定天弘基金的半年报数据仍属亮眼,27.8亿元的营业收入和9.17亿元净利润使其在65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7,但也是前7名中唯一一家净利润较2024年上半年出现下降的公司。 。对比同行,净利润前三名分别为易方达、工银瑞信基金和南方基金,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8.8亿元、17.5亿元和11.9亿元。天弘基金凭借天弘余额宝货币(000198)庞大的体量,获得了稳健的管理费收入,也为股东带来了可观的分红回报。然而,当镜头切换到投资者端时,画面却大为不同。Choice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天弘基金旗下相关基金(仅统计债券型、股票型、混合型、货币型)合计利润仅95.8亿元,远低于南方基金的273.6亿元,也落后于富国基金的329.8亿元。换句话说,虽然天弘以管理规模位居行业第五,但为投资者赚到的钱,却远落后于同体量竞争对手。余额宝的表现更能凸显这种落差。作为中国最大规模的货币基金产品,它的存在一度改变了全民理财习惯。但进入利率下行周期后,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持续探底。截至2025年6月30日,在36只规模超千亿的货币基金中,天弘余额宝货币以7923亿元的规模居于首位,但从上半年7日年化收益均值来看,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以1.3056%排名行业中下游;年初至8月末的7日年化收益均值维度来看,余额宝以1.2486%的均值排名倒数第8位。在全行业横向对比中,余额宝几乎长期处于底部区间。投资者在余额宝中获取的收益不断减少,其留存逻辑更多依赖于支付场景和便捷性,而非收益本身。与之相比,公司层面利润依然稳健。分红的确定性与投资者收益的不确定性,正是天弘基金当下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郭树强“隐身两年”,2000万分红照常如果说君正集团的分红是大股东应得的“账面回报”,那么郭树强的2000万元,则足以把公众的关注重新拉回到这位前总经理身上。郭树强在公募基金行业从业超20年,早年就职于华夏基金,后转至天弘基金,并于2011年出任总经理。在任职期间,他主导推动了余额宝与天弘货币基金的合作,使天弘基金一度从一家中小型基金公司跃升为行业龙头。此后,郭树强长期担任公司核心管理者,也是天弘基金治理架构中最具影响力的个人之一。根据企查查信息,郭树强通过天瑞博丰与天阜恒基间接持有天弘基金约2.5%的股权。凭借这一安排,郭树强就成为天弘基金最大的个人股东,也是少数能直接从公司现金分红中获得可观收益的管理层成员之一。君正集团半年报披露,公司上半年从持股15.6%的天弘基金获得分红1.25亿元,按比例计算,同期郭树强可获得分红2003万元。这种“缺席管理仍能分红”的现象,与郭树强的现实处境形成鲜明反差。2023年7月,他被有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此后几乎彻底消失在公众视野。多家媒体曾援引消息称,相关事由或与其在华夏基金任职期间涉及的“老鼠仓”旧案有关。该案早在2014年起就被陆续查处,涉及多名基金经理和相关账户操作,累计交易规模巨大。2017年前后,已有涉案人员因“趋同交易”被判刑,其中部分人被处以多年有期徒刑和罚没款。相比之下,郭树强直到2023年才被带走,时间差引发了外界的普遍疑问,但至今仍未有官方消息。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8月,天瑞博丰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从郭树强变更为崔德广。不过,从法律逻辑看,司法与股东分红权并非同一领域。只要股权仍在,且未受到司法限制,分红权就不会因个人职务或状态的变化而消失。这也是郭树强在“销声匿迹”的状态下,依然能够领取2003万元分红的制度基础。这组数字不仅折射出天弘利润的分配逻辑,也再次放大了“隐身股东照样分红、普通基民收益有限”的对照。员工持股平台累计分红近9.6亿元,郭树强一人拿走2亿元天弘基金的员工持股平台,是理解管理层分红的重要背景。《财中社》梳理发现,2014年,天弘基金在引入阿里巴巴(后为蚂蚁集团)的同时启动增资扩股,成为首家尝试实施高管和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募基金公司。 。当时,蚂蚁集团认购了2.623亿元注册资本,对价11.8亿元,成本约为每1元注册资本4.5元;内蒙君正认购1542.9万元注册资本,支付对价6943万元,成本亦在同一水平。相比之下,管理层及员工合计持有11%的股权,认缴成本则在2.42元至4.32元不等,明显低于机构股东。工商资料显示,员工持股通过四个合伙平台实现,穿透后共有184名自然人参与。其中,郭树强合并认缴出资4200万元,持有公司2.42%股份,成为天弘基金最大的个人股东;副总经理周晓明认缴2200万元,持股1.75%;2017年,郭树强在天瑞博丰平台中的份额从51.92%提升至54.16%,周晓明在天聚宸兴平台中的份额也从49.69%提升至51%,进一步增加了穿透权益。十年间,员工持股平台的分红回报已相当可观。 。《财中社》统计的数据显示,天弘基金四个员工持股平台累计分红近9.6亿元……其中郭树强累计获得分红达20173万元,仅2025年上半年便有2003万元入账,而这仅为分红金额,若按照可分得利润计算,该金额则高达48714万元。此外,副总经理周晓明持股1.85%,累计分红近1.4亿元;天弘基金副总经理陈钢1.25%的持股已带来超过9000万元的分红,原研究总监陆鹏1%股份对应的分红接近800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公司高管,基金经理也参与持股——任职天弘余额宝货币基金经理超10年的王登峰,累计分红亦达到约1791万元。天弘基金的半年报既揭示了公司层面的盈利与分红确定性,也凸显了投资者端的不确定性。股东层面,分红稳定兑现;个人股东即便不再现身,也能凭股权拿到可观回报;而普通持有人,则要面对余额宝收益下行、权益类产品分化的现实。这种错位,已成为公募基金行业的普遍难题。天弘基金的案例只是一个缩影:在分红机制与持有人收益之间,是否存在更好的激励一致性设计?在低利率与权益波动的市场环境中,基金公司如何让“管理人赚到的钱”更大程度地体现在“基民的账上”?这些问题,将在2025年下半年的市场考验中继续发酵。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