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 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欣 北京报道   近期,“反内卷” 成为银行业发展进程中的核心议题,一场重塑行业生态的变革正加速推进。2024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同年 11 月人民银行《2024 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首次用“内卷”形容银行业,直指存贷偏离度较大影响货币效能。   近期,上市银行二季度数据陆续披露,市场关注点正发生显著转变。招商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王先爽在《银行反内卷:方向与希望 —2025 年中报综述》中指出,相较于今年银行业一季报前后聚焦关税冲击,当下行业的核心关注点已转向“反内卷”。这一转变背后,是市场视角从外部环境冲击向内部结构性调整的迁移。   本报记者梳理了部分银行高管在2025年中期业绩会上的表态,有银行高管明确提出了要“反内卷”,更多的银行管理层虽未直接提到“反内卷”,但字字句句都离不开“反内卷”的内涵:“高质量发展”“扎实”“稳”“合理控制规模”都是高频词。   银行业反内卷,亟需政策引导建立正确价值观,聚焦信贷真实需求与流向,防范道德风险。在服务实体经济时,除规模与利率外,结算、中收等非信贷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值得欣慰的是,从这次中期业绩会上我们可以看到,尽管部分银行仍存在规模扩张行为,但越来越多银行已意识并开始强调非信贷服务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差异化路径反内卷,精准服务实体经济   据本报记者梳理,多家银行高管在2025年中期业绩会上明确提到“反内卷”。从优化资产结构到规范定价机制,从平衡量价关系到政策解读与结构创新,各银行结合自身优势,在反内卷的道路上探索出独特且有效的实践模式。   例如,民生银行行长王晓永明确提到:“未来我们会一如既往深化客户经营,扎实服务实体经济,持续降本增效,不搞‘内卷式竞争,保持战略定力,强化战略执行,扎实推动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   华夏银行则从定价机制切入,筑牢反内卷防线。。华夏银行行长瞿纲表示,该行积极响应中央“反内卷”号召,严格落实行业自律开展的各项规范存贷款定价行为,坚持理性定价、风险定价,自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证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下一步,还将持续紧盯政策、紧盯市场,积极落实监管与自律要求,加强宣导、严格约束,从价格内卷回归价值服务,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   定价作为反内卷的关键抓手,不同银行在实践中展现出差异化智慧。例如,工行行长刘珺就合理定价分享了“平衡量价”的实践经验。他表示,得益于“平衡量价”策略,在 LPR 下调之后,工行同步调降了存款挂牌的利率,有效熨平了对净息差的影响,这说明工行在负债方对负债成本的控制,不仅保证了息差的稳定和利息收入的稳定,同时也向市场传递出了信息: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支持市场在合理的价格中枢之上开展业务。   “如果银行资产端反内卷不同步推进,存款成本压降的红利可能会被信贷端继续内卷吞噬,这可能是未来银行业反内卷方向和希望的关键。。”王先爽在前述报告中指出资产端与负债端协同反内卷的重要性。   王先爽表示,二季度银行业利润呈现好转态势,负债端存款利率下行功不可没,并且这一利好因素仍存在一定惯性,进一步增强了银行业对息差稳定的信心。同时他认为,存款利率自律下调本质上是银行业在负债端推进反内卷的重要体现,有效缓和了银行的息差压力。然而,如果银行在资产端未能同步推进反内卷举措,那么凭借降低存款成本所获得的红利,很可能会被信贷端的持续内卷所抵消。   中信银行行长芦苇从政策高度解读反内卷意义。他在业绩会上明确表示:“综合整治内卷式的竞争首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层面传递出推进供给侧改革,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价格合理回归的鲜明信号,有利于银行业的存贷款和中间业务的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根据芦苇的介绍,中信银行通过 “多维度能力体系建设与结构优化协同推进”实现有质量的增长,其中最大亮点在于 构建均衡多元的业务与资产负债结构,形成抵御风险、持续增长的核心优势。在业务结构上,以“零售第一战略”为核心,构建“40%公司业务、40%零售业务、20%”金融市场业务的营收格局,分散经营风险;资产结构方面,遵循“增高减低” 原则,提升实体信贷投放、压降票据资产,同时优化行业与地域布局;负债结构上,强化交易结算银行建设,提升活期存款占比;客户结构则在稳固大客户的基础上,加速拓展中小客群与零售私行业务,各结构优化举措相互配合,为业绩长期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高质量发展,摒弃规模情结成共识   据本报记者观察,尽管部分银行业绩会未直接提及“反内卷”,但多数银行的表态却精准阐释了其内涵——有大行人士对本报记者直言,其内部理解的反内卷“就是高质量发展,摒弃规模情结”。   这一认知成为行业转型的核心共识,也体现在2025年中期业绩会的高频词汇中:工行整场业绩会上提到60次“稳”,10次“扎实”,19次“高质量”;农业银行提到61次“稳”,5次“扎实”,15次高质量;建设银行提到33次“稳”,3次扎实,8次高质量;中国银行提到70次“稳”,23次“高质量”,13次“扎实”……这些绝非简单的文字重复,而是银行管理层对发展路径的深刻反思与坚定选择。   “我们已经摒弃了规模情结,更专注于效益和质量并重的增长,这构成了我们财务业绩背后的业务支撑。”中信银行行长芦苇直言,该行今年的上半年表外和表外的综合融资规模的增长,快于表内资产的增长,一般贷款规模的增长,快于总贷款的增长,快于这个总资产的增长,存款规模的增长,快于总负债的增长,财富管理的规模增长快于总存款的增长,这些都是有质量的增长的体现。他同时强调,中信银行坚持不以风险下沉或削弱风险抵御能力换取短期利润增长,让业绩增长“成色更足、底色更实”,从而实现了“合理、有质量的增长”。   民生银行同样将高质量发展融入业务规划。该行行长王晓永特别强调,要保持资产规模的合理增长和资产负债结构的持续优化,通过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优化资产结构、加大对新质生产力的支持等举措,推动支付结算、供应链金融等业务发展,以业务模式优化带动资产负债结构升级与业绩增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工行行长刘珺提出的“匀速平衡”理念则直击内卷本质矛盾。他表示,工行作为国民经济“主力军、压舱石、稳定器”,若追求超常增长反而会削弱稳定功能,“匀速或许是最快的,平衡或许是最好的”。这一理念深刻揭示,当银行盲目追求规模增速,极易忽视资金配置效率,最终背离金融服务实体的本源。“匀速平衡”的发展思路,为银行业破解内卷困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关键路径指引。   大力发力非息业务,多维度探索破局新路径   在反内卷进程中,非息业务成为银行业突破发展瓶颈、优化收入结构的关键着力点。多家银行通过拓展财富管理、投行资管、养老金融等多元业务,降低对传统信贷的依赖,实现服务能力与营收质量的双重提升。   “规模和利率只是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一个面,结算、信息、中收、流动性管理等也是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体现,甚至在后工业和城镇化时代越来越重要。”王先爽在前述报告《银行反内卷:方向与希望 —2025 年中报综述》中如是表示。   工行行长刘珺介绍,上半年工行非利息收入达955亿元,其中手佣净收入670亿元(降幅0.6%,政策因素消退后降幅快速收敛),其他非息收入285亿元,同比增长38%,贡献相当可观。他特别指出,国际化和综合化是工行的“新根据地”“二次能源”,目前两者合计占集团营收和税前利润的比重已达9.8%和13%,较去年全年均有所提升,成为新的增长曲线。   建设银行同样表现亮眼。建行行长张毅表示,上半年该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992亿元,同比增长25.93%;非利息净收入占经营收入比例25.70%,同比提升4.68个百分点。一方面,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4.02%,财富管理、投行资管、交易银行等领域的收入实现稳健增长。另一方面,加强市场研判,优化投资交易策略,其他非息收入增长较快。   中信银行则在非息业务上呈现“环比改善、结构优化”的态势。该行董秘张青表示,2025 年上半年,该行持续加大中间业务的拓展力度,实现非息净收入345.6亿元(受市场走势及上年高基数影响同比降 5.1%),但二季度非息净收入环比显著改善19.4个百分点,其中手续费收入逆势增长6.18%,较一季度提升5.46个百分点;同时实现“经营费用与成本收入比双降”,展现出非息业务的韧性。   在银行业积极探索反内卷与高质量发展路径的当下,非息收入已成为银行未来战略布局的重要方向。中信银行行长芦苇还强调,未来要进一步推动非息收入的增长,激活营收新引擎。   第一,在财富管理领域,聚焦资本市场,把握资金向理财转化趋势,协同中信金控资源,加速对公财富拓客;第二,金市业务方面,凭借证券投资收入占比 40% 的优势,合理调配资源,优化交易盘布局,丰富信用债、外币债等产品配置,加大公募基金投资以增厚收益;第三,跨境金融板块,抓住政策红利期,以跨境金融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完善经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跨境业务服务水平。   农业银行则以养老金融为非息业务创新样本。副行长林立详细介绍,该行通过“贷、债、基、股、顾、租”综合服务模式,推动养老产业贷款余额达216.2亿元,较年初上涨94.6%;同时对接全国养老服务平台、嵌入“长者食堂”生活场景,形成全链条服务能力;细分20类养老客群,打造6大类超1100只产品的“全领域货架”,首创“农情颐养宝”按月领取组合,实现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匹配。在服务效能上,农行通过大模型技术升级数字员工“一明”(赋能智能问答、产品推荐),对网点实施3类22项适老化改造,将83 高频交易整合为9个场景,业务效率提升49%,实现“科技赋能+普惠触达”的双重突破。   华夏银行副行长、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杨伟提到,推动客户经营体系全面升级,积极拓展和服务更广大客户群体;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业务坚持“专业服务、客户共创、科技赋能”,丰富产品体系,强化联动协同。   这些实践表明,银行业正通过非息业务的“多元化、场景化、科技化”创新,探索反内卷背景下“服务升级+营收增长”的可持续路径,也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多元的解决方案。   综合来看,从民生银行行长王晓永的“不搞‘内卷式’竞争”银行业的转型决心,到华夏银行行长瞿纲提到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再到中信银行行长芦苇则强调国家规范市场秩序的政策信号意义,三者的表态形成呼应。从“规模至上”到 “价值优先”,这场变革不仅是经营策略的调整,更是行业发展理念的深刻重塑,标志着银行业正式告别同质化竞争的粗放时代。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秦艺。

扫码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道具 举报 回复
主题回复
倒序浏览

423查看1回复

沙发
水煮鱼 2025-1-5 15:32:13
这是一支担负特殊任务的英雄部队。征战浩瀚太空,有着超乎寻常的风险和挑战,光环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艰辛和付出。
举报 回复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冀ICP备10019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