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高歌猛进的A股市场,算力板块无疑是“最亮的星”,以新易盛、寒武纪为代表的AI算力股大幅上涨,赚钱效应显著。 在这场极致的结构性行情下,一方面是相关ETF遭遇资金“越涨越卖”,另一方面是主动基金腾挪仓位大举加仓,上演着继2020年至2021年初的核心资产之后又一轮新的极致“抱团”。 ETF遭遇“越涨越卖” 通常而言,板块性大行情往往伴随着相关ETF的规模激增。 。然而,在本轮算力狂潮中,被动资金的态度却显得异常冷静,甚至呈现出“越涨越卖”的特征。 以寒武纪为例,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自2022年2月寒武纪被纳入科创50指数起,截至目前,全市场有上证50、沪深300、中证A500、科创芯片、国证芯片、科创AI、科创成长等约10只指数将寒武纪纳入成份股名单,挂钩ETF有超160只。 但Wind数据却显示,无论是从4月7日市场触底反弹以来,或是从8月初市场加速上扬至今,甚至在近一周的极致行情下,上述ETF均呈现资金整体净流出的状态。 比如今年8月以来,虽然有华夏上证50ETF、华夏中证A500ETF、汇添富科创板芯片ETF、南方科创板芯片ETF等7只产品有超10亿元的净流入,但仅华夏科创板50ETF一只产品就大幅净流出了近270亿元。整体来看,持有寒武纪的ETF在8月整体遭遇了约498亿元的净流出,其中近一周净流出约64亿元。 。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胜宏科技等海外算力概念股的相关ETF上。 以新易盛为例,其是创业板综、创业板成长、中证沪港深云计算指数、国证通信等10只指数的成份股,挂钩ETF有约63只。但Wind数据却显示,这些ETF自4月7日以来净流出约314亿元,其中8月以来净流出约50亿元,近一周净流出约16亿元。 中信建投策略分析团队认为,当前股票型ETF整体仍然维持净赎回状态,与去年“924”行情期间创下的单周净流入接近1100亿元形成鲜明对比;行业主题型ETF虽然有所流入,但主要集中在金融地产、周期资源相关方向上,TMT相关ETF同样净流出,说明市场行情尚未在个人投资者当中形成一致共识。 “从增量资金的角度,ETF并不是本轮推动算力板块上涨的主力,甚至出现了阶段性的止盈现象;但从股东结构的角度,ETF其实对这些个股形成一定的配置盘,在本轮上涨中起到压舱石的作用,锁定了部分流通筹码,使其他资金可以更容易推动上涨。”有指数基金经理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主动基金开启新一轮“抱团” 如果不是ETF提供的增量资金,究竟是哪股力量在推动算力板块上涨?主动权益基金的仓位腾挪乃至“抱团”是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今年已经有28只基金业绩翻倍,其中业绩最好的基金是任桀管理的永赢科技智选,年内收益率175.68%。半年报显示,该基金在二季度的持仓全面转向,重仓了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胜宏科技,且几乎拉到了10%的仓位“顶配”,持股集中度超80%。 而8月业绩最好的基金,是王浩聿管理的长安鑫瑞科技先锋6个月定开A,仅月度收益率便高达48.39%。半年报显示,该基金的持仓同样在二季度“大换血”,前五大重仓股全部为新进,分别是中际旭创、新易盛、沪电股份、芯原股份、胜宏科技。 巨大的赚钱效应形成了强烈的示范作用,“面对算力板块一骑绝尘的涨幅,基金经理很难做到熟视无睹,因为这直接关系到相对排名。对于考核相对收益的主动权益基金来说,上不上车已成为一道必答题,而非选择题。”一位基金经理向券商中国记者坦言。 他透露,为追赶业绩、稳定排名,一些原本风格偏向保守或重仓其他赛道的基金经理,在二三季度也开始调仓换股,加仓算力板块。 “除了追逐热点,还有一种观点是业绩比较基准的影响。”另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公募基金改革加强了对是否跑赢业绩基准的考核,而主动基金大多锚定沪深300等宽基指数。随着算力股权重提升,原先低配科技股的基金为避免跑输基准,可能回补这块缺口。” 最新的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全市场有约1500只基金持有光模块龙头新易盛,持股数量3.34亿股,占到新易盛自由流通股比的40%;而国产算力龙头寒武纪背后站着超1300只基金,持股占到自由流通股比例高达44%. 此外,中际旭创、沪电股份、胜宏科技等AI算力核心标的的背后,也均站着超1000只公募基金,持股占比达到30%以上。 “从参与者来看,本轮行情由以公募基金为主的机构主导,特别是主动权益基金对AI产业进行集体配置,从而产生赚钱效应,吸引了市场上的其他资金集中涌入,造成了较为极致的抱团行情。”红钧资本的基金经理吕良兴表示。 另一位量化基金经理也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继2020年至2021年初的核心资产之后,2025年,公募基金正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斜率,围绕算力龙头形成了新一轮极致‘抱团’。” 业绩兑现与交易拥挤共存 相比上一轮对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核心资产的“抱团”,本轮“抱团”的核心逻辑在于市场对AI算力产业的景气度形成了高度一致的乐观预期,且强劲的业绩增长不仅迅速消化了估值,也进一步强化了“抱团”趋势。 从基本面和估值来看,华安证券策略团队认为,近期,算力股业绩强劲、估值健康,符合机构投资偏好,“抱团”行为继续加深。8月26日至27日,算力标志性个股连续公布中报业绩,营收和利润大幅飙升,其中寒武纪归母净利润由去年同期亏损5.3亿元扭转至盈利10.4亿元,新易盛、中际旭创、浪潮信息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高达355.7%、69.4%、34.9%,截至8月28日,中际旭创、新易盛2026年万得预期PE估值仅分别为34.9倍、34.3倍,当前算力板块估值仍然具备较高性价比,同时契合机构投资者行为偏好,资金加速流入成长科技高景气方向。 王浩聿也指出,虽然以光模块为代表的海外算力已积累显著涨幅,但板块依然具有非常扎实的基本面支撑,背后的逻辑是北美AI大厂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且本轮需求由AI训练转向推理,推理的背后是商业闭环的形成,所以投入的持续性比上一轮会更强,海外产业链整体的业绩兑现度比前两年更好,其中光模块、PCB等预计2026年、2027年增速可能在50%以上,液冷增速则预计更高,叠加今年市场风险偏好上升,从估值看板块仍有提升空间。 。 但从交易拥挤度来看,兴业证券策略团队指出,当前电子+通信成交占比25.6%,基本已达到2023年以来历轮行情的最高水平,不过,如果考虑到市值增长计算两者的成交占比/自由流通市值之比,当前这一指标在1.49,相比过去几轮1.7以上的极值并不极端。进一步的,用行业内部成交额前20%个股的成交占比,计算通信和电子行业内部的拥挤度,当前这一指标在通信为70%,在电子为68%,近期有所上升,其中电子上升幅度更大,但未上升至历史极值水平。 不过,也有专业人士提醒,历史经验表明,极致的“抱团”往往也孕育着风险,一旦预期兑现或落空,“抱团”可能迅速瓦解进而引发踩踏式卖出,投资者在享受算力狂潮带来的资本盛宴时,也应该多一分对风险的警惕。 吕良兴认为,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商业模式,中国的资本市场更侧重于对“隐性价值”的投资,即投资于未来的增长和预期,而非像西方市场那样投资于基于现有财务数据的“显性价值”。近期A股涨势迅猛的海外算力,便是围绕英伟达即将上市的GB300芯片产业链展开。 “但正因为投资逻辑是‘炒预期’,当预期兑现时,资金可能会流出寻找估值尚处于低位的板块,相关的投资行情可能就会告一段落,投资者需要注意高低切换的风险和机遇。”吕良兴表示。 “目前,机构对AI算力板块中‘易中天’(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的重仓存在一定‘缩圈’效应。”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分析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资金倾向于向更核心的龙头集中。“易中天”作为CPO板块龙头,技术、市场份额等优势显著,成为机构重仓目标。从机会看,行业走高下,集中持仓能使基金产品大幅受益,获取远超行业平均的收益,实现业绩“出圈”。而一旦行业出现波动,集中持仓可能会让基金净值面临大幅回撤风险,且当市场风格切换,资金从AI板块流出,过度依赖“易中天”的基金难以快速调整,业绩将受到冲击。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杨红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