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上半年券商行业业绩披露收官,行业营利双增的良好态势下,券商投行业务也出现转暖信号。数据显示,上半年,42家上市券商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总计155.3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31.49亿元增长18.11%。中信、中金、国泰海通位列三甲从行业整体表现来看,2025年上半年证券业投行业务已摆脱此前的低迷态势,呈现稳步复苏格局。42家上市券商投行收入的同比增长,印证了市场融资需求的持续释放。从个体排名看,行业“马太效应”依然明显,头部格局维持稳定。中信证券以20.98亿元的投行业务净收入稳居第一,中金公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和中信建投分列第二至五位,前五名收入合计占整体上市券商投行净收入的比重超过47%,接近“半壁江山”。部分券商实现爆发式增长。 。其中,合并后的国联民生以5.31亿元的投行净收入、214.10%的同比增幅令市场瞩目,华安证券增速高达245.85%,西部证券、中银证券也分别录得134.32%和132.87%的高增长。上半年,有14家上市券商投行净收入同比下滑。其中,中泰证券、太平洋证券及中原证券等券商投行业绩波动较大,同比下降均超45%。不少券商表示,受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承销规模下降或监管压力持续增加等影响,导致本期业绩表现欠佳。政策、市场、结构三重驱动投行回暖券商投行业务的整体回暖并非偶然,政策环境优化、市场活力释放及业务结构多元化共同构成了增长的引擎。据中信建投统计,按发行日口径,2025年上半年共48家公司完成IPO募资,规模合计380.02亿元,同比增长25.53%;二季度募资规模达214.2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70.98%。 。再融资市场更是表现强劲,上半年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合计6763.87亿元,同比增长704.33%,二季度单季规模达5816.84亿元,同比增长近20倍。 。广发证券投行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再融资业务融资规模明显提升,主要得益于六大行补充一级资本的大型项目和受并购重组推动的案例增多。同时,符合政策导向的再融资项目审核效率明显提升,如建行、交行定增项目从受理至发行仅两个月。此外,投行国际化业务迎来新的机遇。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港股新股首发募资总额超1000亿港元,截至8月31日仍有264家企业排队待审,市场热度持续攀升。部分券商抓住了这一机遇,跨境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中金公司表示,作为全球协调人上半年主承销港股IPO项目20单,主承销规模23.83亿美元,排名市场第一;中国银河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依托境内外一体化协同,上半年在香港市场完成11单港股IPO和103笔境外债承销,在海外累计完成34笔股权及债券融资。国泰海通证券非银分析师刘欣琦表示,边际上看,A股股权融资节奏边际上有所改善,港股持续活跃、同比提振显著,企业客户资源、专业服务能力以及跨境服务能力更具优势的头部券商,有望在投行业务生态演进的过程中继续维持领先地位。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