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华尔街见闻 2025年9月1日,A股市场继续大涨,创业板涨幅5倍于上证指数,两市连续第十四个交易日超2万亿元成交,市场气氛热络,投资者情绪稳定。 这是一个至少四年半没有见识过的热络市道。 而此前的双休日周末,内地公募基金的2025年半年报(中期报告)完成披露,数据更显惊人。 截至今年6月30日,内地基金合计持有各类上市股票(绝大多数为A股)达到7.2万亿,创下历史新高! 这是业内第一次公募基金持股超过7万亿元,此前的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持股尚在6.9万亿元,一年前则只有5.7万亿。 公募基金和A股市场的“良性循环”似乎终于打通了。在过去四年多,诸多的政策、号召、呼吁、增持都在助力疏通这个循环,而如今,愈来愈多的迹象显示,A股市场有望走入相对健康的市场环境之中。 同样让人关心的是,手握“史所未见”的7.2万亿股票资产,公募基金的管理模式和风格特征会呈现怎样的新变化和新趋势,值得仔细琢磨。 超7.2万亿资金“砸向”中国股票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年中,公募持股市值最新超过7.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对比一季度的6.92万亿,以及2024年年中的5.72万亿,公募基金的持股市值的增长非常明显。 同样明显的是,本次基金持股的增长很大程度来源于股票ETF的快速扩容。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截至8月26日,沪深交易所上市的ETF规模合计达到5.06万亿,8个月内增长了1.34万亿,增幅超过36%,其中绝大多数是权益ETF。 资金追着ETF“跑”,ETF推着基金持股市值‘’跑”,一个资金与市值的循环由此诞生。 从具体增幅看,指数基金成为公募权益基金持股市值增长重要的“发动机”,公募基金持有权益资产最高的前五名均为指数基金(见图)。 指数化投资思维“深入”公募投资 统计今年的基金半年报,一个鲜明的特征 “凸显”起来——指数化的投资思维正在“深入”公募基金经理的内心。 同样是根据WIND对半年报的统计,公募基金持股最重要的十个品种背后都可以找到指数化投资思维的“影子”。 根据WIND统计,公募基金年中持股最“重”的四个股票分别是:宁德时代、贵州茅台、招商银行、腾讯控股。 而其中,宁德时代是创业板指数的头号重仓股,沪深300指数的第二号权重股;贵州茅台是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头号权重股;招商银行是茅台的“师弟”,50和300指数的并列第三号权重股;腾讯控股则是跨境投资的代表指数中概互联50指数的头号重仓股,恒生科技指数的第四号重仓股。 这四个重仓股所“领衔”的指数,恰恰是目前业内规模最多,短期内申购集中的指数基金品种。 巨大的资金活水从各种渠道“流入”相关ETF,又“水涨船高”的推升起了对相关个股的集中持有比例。 反过来,持股的增加本身也会托起相关个股的股价,并有可能进一步吸引外界资金对这些个股的价值挖掘。 这个指数基金“内循环”,可能是本轮行情的重要特点之一。 “指数化”特点很可能会继续加速 另一个,可以为“指数化”佐证的是,在一些原本被主动基金经理忽略的“角落”,由于指数基金的批量购入而发生市场关注度的“逆袭”。 如果我们统计最新的基金半年报“增减仓”的比例,可以发现,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股和腾讯、阿里等相对科技成色更足的新蓝筹股一起成为了基金增持的热点。 具体来说,在前二十大重仓股普遍遭遇基金卖出(是的,牛市中,机构资金往往会持股区域分散)的时候,招商银行获得了基金4.64%的增持,中国平安获得了6.60%的增持,兴业银行更是获得了22%以上的增持。 相比之下,半导体的代表股票“寒王”寒武纪被基金减持了8.6%,新能源股的代表“宁王”宁德时代被基金抛售了11.62%——在2025年内。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大型沪深300ETF的持续“加持”,银行、保险股可以获得比宁王、寒王还要热烈的大手笔追捧。 这里还要提及一个目前没有发生,但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情形,以海外大盘ETF的历史发展规律看,一旦指数基金和重仓股股价的循环“成立”,那么可能会吸引更多资金申购指数基金。 这种马太效应,可能意味着公募基金的“指数化”特征,未来还有加速的可能。 主动投资必须更“前瞻”、更具引导力 被动基金的规模上升,当然会提升被动投资的影响力,但这对主动基金不利么?未必! 首先,基金半年报显示,虽然指数基金规模上升很快,但主动权益基金在过去一年里也增加了2000亿的规模,主动、被动投资在规模上是“携手”向前的。 其次,主动基金的收益率在过去一年间得到了大幅提升,尽管被动指数基金占据一定的仓位优势,但优秀的主动基金经理凭借个人认知,在半导体、创新药、机器人等创新产业领域取得了更加惊人的收益率。 比如,过去一年间的基金收益率前十名,就全部为主动基金(下图,来源:天天基金网,截止日期25年9月1日)。 这或许意味着,未来主动基金并不只会向“指数基金”的投资模式简单靠拢,相反,基于前瞻性的基本面研究和分析,优秀的基金有望继续在新兴产业等领域创造超额收益。 主动与被动投资的“化学反应” 事实上,主动基金发现机会——资金跟风买入——指数基金纳入指数——市场开始接受的 类似的“化学反应”正在一些高成长行业中被建立。 。 在公募基金半年报的持股中,基金经理主动布局的部分半导体和芯片股,出现了数倍的增长,这带动一批股票进入基金大家庭的重仓股名单。 从中芯国际到寒武纪,从中际旭创到新易盛,一批成长性很高的科技股因为主动基金经理都发掘而受到关注,更因为股价的持续上升而进入越来越多的指数成分股行列。 这可能是未来行情开展、拓宽、延伸的又一个重要模式。 。 另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如今家喻户晓的泡泡玛特。这是主动基金从上半年持股总市值增长最多的个股,超过了腾讯和阿里巴巴。该股的股价也因为基金经理们的主动增持而非常强劲,上半年涨幅超过198%。 最近,2025年8月披露的恒生指数系列季度检讨结果显示,泡泡玛特首次被纳入恒生指数。这一变动将到9月8日生效。但可以肯定,未来持有泡泡玛特的公募基金——尤其是指数基金大概率会增加。 。 当然,主动基金和被动指数基金的互动关系,未必被多数机构认识到。 对于,新出现的这个投资者规律,还有更多的投资人需要理解、认知和适应。 而大概率的,无论投资者接受与否,这个趋势性变化已经到来,套用互联网的“老话”: 未来已来!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何俊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