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华尔街见闻 作者 | 黄昱 编辑 | 周智宇 新一轮的全球AI竞赛已经鸣枪,核心战场是驱动未来的“新石油”——算力。在这场关乎国家与企业命运的竞赛中,当算力成为地缘博弈的焦点,为中国构筑一个自主、坚实的算力底座,便从一道商业题升级为一道时代题。 在这场变局中,华为云的选择,比任何对手都来得更迅猛和残酷。它通过收缩战线,将更多赌注押向一个名为“算力黑土地”的目标。 其核心意图,不再是与其他云厂商在通用市场贴身肉搏,而是要向下扎根,为千行百业的AI应用提供一片自主、丰饶且可依赖的数字土壤。从今年密集的高管发声、内部架构大调整到一系列算力新品的发布,无不彰显着华为云已然火力全开,志在必得。 在近期的华为云828 B2B企业节期间,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的表态则为这一战略提供了最清晰的注脚。他表示,面对未来十年算力需求的数万倍增长,华为云将坚定不移地打造算力黑土地,通过昇腾AI云服务和Tokens服务满足客户的“最终计算结果”。 事实上,行业的天平正在发生倾斜。传统云业务增速放缓,AI算力与大模型推理需求却在指数级增长。华为云的抉择,是在聚焦自身核心优势主动寻求战略突破。 对华为集团而言,华为云是昇腾芯片与盘古大模型等核心技术走向产业的“前台窗口”,更承担着整个集团寻找未来增长曲线的重要任务。 这场暂时看不到尽头的全球AI军备战中,算力正成为大国博弈与企业竞争的核心战场。华为要当好这块“黑土地”,华为云为此已然火力全开。 全面聚焦“AI+算力” 为将“算力黑土地”的战略落到实处,华为云正进行一场深刻的内部变革,从组织到产品全面聚焦。 8月22日,华为云内部发文宣布发布组织架构调整,多个部门将被裁撤整合,涉及数十个下层部门与组织,更加聚焦AI产业和算力产业投入,收缩非核心战略产业。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云EI(企业智能)产品线下的盘古大模型相关部门被明确撤销整合进入其它部门。 值得一提的是,盘古大模型的底层技术研发并不由华为云负责,主要由华为2012实验室负责,华为云更多是负责对盘古大模型进行商业化。 据悉,此次调整后,华为云未来发展将聚焦“3+2+1”业务,3包括通算、智算、存储,2包括AI PaaS、数据库,1主要是安全。 华尔街见闻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此次组织调整是华为云更加聚焦AI, 把大模型、昇腾云等组织整合为智算,要通过软硬协同、架构创新,打造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在智能算力云的赛道上,华为云将投入更多的资源,加大对昇腾云、盘古大模型、数智融合等投入,同时投入更多的力量,来支持昇腾CANN生态的发展。 华为云方面对华尔街见闻表示,本次华为云研发组织调整目的,是通过软硬协同、架构创新,持续为客户打造更领先、更有价值的云服务,同时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AI产业和算力产业上。 这是华为云战略重心的再锚定——放弃“云大而全”,转向“AI+算力”这一条最具潜力的赛道。 今年以来,华为云在算力产品上也有不少大动作。如,今年4月,华为云在芜湖发布了CloudMatrix384超节点,将384颗昇腾NPU和192颗鲲鹏CPU,通过全新高速网络MatrixLink全对等互联,形成一台超级“AI服务器”,算力规模可以达到300 PFlops。 在6月华为开发者大会中,华为云宣布基于CloudMatrix 384超节点的新一代昇腾AI云服务全面上线,为大模型应用提供澎湃算力。 在8月27日开幕的华为云828 B2B企业节上,算力也成为其最核心的主题。 华为云宣布其Tokens服务(基于MaaS模型即服务的算力计费与服务模式)全面接入CloudMatrix384超节点,通过xDeepServe架构创新,单芯片最高可实现2400TPS、50msTPOT的超高吞吐、低时延的性能,超过业界水平。 这是在当前芯片工艺受限情况下,华为给出提升算力性能和规模的答案。 张平安表示,华为可以发挥“大杂烩”的优势——综合在光通信、网络、供电等多方面的技术,以系统补单点,以空间换算力,以带宽换算力,以能源换算力,通过云上算力集群,获得规模优势和提升性能。 据悉,华为云目前已为央国企、智能驾驶、大模型、互联网、消费电子、具身智能等众多行业客户提供了算力服务。 如今,华为云的整体算力规模相比去年同期增长率接近250%,使用昇腾AI云服务的客户从去年的321家增长到今年的1714家。 奔向“黑土地”目标 构建“黑土地”是华为整个集团层面的大战略。 早在2023年,AI大模型浪潮兴起没多久后,华为轮值董事长孟晚舟就在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宣布面向智能化时代,华为正式启动新的战略——全面智能化(All Intelligence)战略。 过去十年一个台阶,基于客户需求和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华为先后在2003年和2013年提出了All IP战略、All Cloud战略。 察觉到AI时代大势的华为,在2018年发布了全球首个覆盖全场景人工智能的昇腾芯片,并把公司使命愿景升级为“将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现在AI大模型浪潮掀起,华为算是顺应大势正式提出了全面智能化这一新战略,目标是加速千行万业的智能化转型,让所有对象可联接,让所有应用可模型,让所有决策可计算,致力于打造中国坚实的算力底座,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 孟晚舟在今年初发布的年报中指出,未来10年,AI算力的需求持续提升,将是系统对系统的巨大机会。 同时,她表示,世界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 但能确定的是,任何时候自己都必须是强者。“未来我们将沿着大纵深,持续不断地培育黑土地,持续做强华为核心竞争力。未来三年,我们要与经济规律逆周期,加大战略纵深投入,错位发展,在根技术上压强式投入。” 目前,华为的主营业务主要包括了ICT基础设施业务、终端业务、云计算业务、数字能源业务以及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五大板块。 在构建“黑土地”的大愿景下,华为云无疑承担着将华为技术能力向产业输出的重要任务。 这些年来,华为对华为云的组织架构进行了多轮调整,以进一步提升华为云的组织灵活性。 2020年1月14日,Cloud&AI升至华为第四大BG,与运营商BG、企业BG、消费者BG并行。 。该部门主要包括了Cloud BU、计算产品线(服务器等)、存储与机器视觉产品线。 到2021年,华为取消Cloud&ABG,更名为“Cloud BU”。自此,华为云作为一级部门,承担着华为打造新增长曲线的重要任务。 如今在AI浪潮推动下,华为云被赋予了新的角色——不仅是营收增长点,更是战略确定性的来源。通过Tokens服务、AI PaaS、数据库等产品,华为云要证明自己能把AI热潮转化为稳定、可规模的商业收入。 华为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华为云已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合作伙伴超过4.5万,开发者超过780万。这些数据,正在为“黑土地”叙事提供现实支撑。 不过,华为云目前盈利能力依然承压。 。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去年全年,华为来自云计算业务的收入约为385.2亿元,同比增长仅8.5%,占总收入比例仅为4.5%。 另从市场份额来看,Canalys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华为云在中国大陆云服务市场中排名第二,占据18%的份额,与第一名阿里云33%的份额仍有差距。在全球云市场,亚马逊、微软、谷歌云则依然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AI带来的大机会时代,华为云的大调整,是一场阵痛,更是一场豪赌。从组织收缩到产品聚焦,这不仅关系到华为云自身的未来,也关系到整个华为能否在算力时代抓住机会。 黑土地已经开耕,能否长出高产作物,取决于华为云能否在激烈竞争中跑赢对手。对华为来说,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凌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