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电称未来将加强水风光火多能资产组合互补 华能国际(600011.SH)、大唐发电(601991.SH)、华电国际(600027.SH)、国电电力(600795.SH)、中国电力(02380.HK)近日陆续披露完半年报,五家企业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42.67亿元,超过2024年同期净利润总和,创2016年以来所披露半年报净利润新高。 其中,华能国际、大唐发电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24.26%、47.25%,达92.62亿元、45.79亿元,净利润与涨幅均位列五大发电企业之首。 。华电国际、国电电力、中国电力则分别以39.04亿元、36.87亿元、28.35亿元次之。 从增幅看,五家企业中仅国电电力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公司解释称系受上年转让国电建投内蒙古能源公司影响,扣除此一非经常性损益,公司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超56%达34.1亿元。这意味着上半年五大发电央企均实现净利润增长。 以煤炭为主的燃料成本下降是上述企业净利润集体增长的主要原因。 。从市场行情看,上半年国内动力煤市场偏弱运行,煤炭价格中枢回落,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成交均价约685元/吨,同比降约22.2%。 受此影响,华电国际上半年入炉标煤单价为850.74元/吨,同比降低12.98%。国电电力、华能国际的入炉综合标煤单价分别为831.48元/吨、917.05元/吨,同比下降9.5%、9.2%。 也因如此,煤电装机容量在公司大盘中占比较高者,如华能国际、大唐电力等,上半年净利润表现突出。华能国际上半年煤电板块净利润同比增长84%达73.1亿元,大唐发电煤电板块同比增近109%至31.48亿元。 不过结合营业收入看,五大发电央企却增利不增收,其中华电国际、国电电力、中国电力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降幅接近10%。“公司营业收入减少主要受发电量减少、电价下降等影响。”华电国际在半年报中表示。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五大发电公司均在半年报中强调了可再生能源市场化电价政策的实施导致市场形势“量价双降”,企业上半年电价、上网电量出现集体下滑,影响整体营业收入。 例如,国电电力在半年报中提示电力市场风险时称,随着电力现货市场全面铺开,电价由市场实时供需情况决定,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增强。同时,新能源全面入市后,机制电价虽然能够对新能源收益形成托底,但保障水平仍存在不确定性,电价呈下行趋势,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中国电力亦指出,由于其他电源涌入现货市场,拉低市场交易电价,同时影响煤电的功能转向电力系统内的调频削峰为主,导致公司煤电售电量及收入同比下降。 不过,上半年各发电企业上网电价降幅不及煤价,为公司赢得一定盈利空间。例如,华能国际上半年中国境内各运行电厂平均上网结算电价同比下降2.7%至485.27元/兆瓦时,低于同期9.2%的入炉标煤单价降幅;华电国际平均上网结算电价为516.8元/兆瓦时,同比下降1.44%,亦低于公司12.98%的入炉标煤单价降幅。 多家企业还提到,容量电价(即按照回收燃煤发电机组固定成本的一定比例计算方式确定)和辅助服务等提供了稳定综合电价,亦对市场交易电价起到调节作用。 “煤电出现容量电价后,虽然燃煤机组电量在下降,但其盈利能力和减亏水平提高了很多。 。”在华能国际上半年业绩说明会上,公司管理层指出,给到煤电机组的容量电价机制,使煤电有了较为固定的盈利结构。考虑到还有风电、光伏、燃机、水电联合的综合性发电结构,类似大型发电企业在电力现货市场中各类电源互助互益,其盈利或减亏能力也会提升。 面对新能源全面入市、电力现货市场加速推进的市场大环境,如何应对可预期的电量、电价下行风险,中国电力表示,将灵活调整电力交易策略,统筹做好电力中长期交易与现货市场交易衔接,确保结算电价在区域保持领先位置;同时深化资产管理,贯彻水风光火多能资产组合互补定位,发挥新能源业务与清洁火电业务的协同作用。 国电电力还称将重视交易员的培养和选拔,探索运用大数据、AI等科技手段,提升市场分析预测能力,围绕争电量、稳电价核心任务,研判电力市场趋势,加强电网负荷前瞻性、科学性预测。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