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 1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何煦阳报道   “如果要害一个兄弟,你就叫他来造车吧”。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的话音未落,8月28日,追觅科技官宣内部正孵化新造车项目,计划在2027年推出首款超豪华纯电车型,直接对标知名超跑品牌布加迪威龙。   另有媒体报道,追觅汽车BU目前已规划S/A/B/C/D五大产品线,覆盖维度极广:既有对标迈凯伦、兰博基尼的高端S品牌,也有对标小米、特斯拉、蔚来、理想、问界等国内造车新势力的B、C品牌,几乎囊括了汽车市场的各个品类和价位。在五大产品线之外,追觅还开辟了一个“创新品类”,比如探索扫地机与汽车的跨界融合方向。   尽管何小鹏的表述略显尖锐,但当下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力烈度,确实造如他所说是“无尽地狱”。一轮接一轮的市场淘汰赛后,汽车行业的利润空间已被极致压缩,车企若想要继续留在牌桌上,必须在运营效率、供应链控制、技术储备以及品牌力等多方面继续“死磕”。   现有玩家尚在艰难求生,追觅这个“新面孔”,真能在拥挤的赛道中找到立足之地吗?   追觅在公开信中强调“伟大的梦想,从来生于无畏”,但现实却迅速给出了冷静的反馈。有媒体报道,追觅的首款量产车目前仍在造型评审阶段,原计划 2027 年 2 月量产的节点,内部已不再提及。短期内,追觅仅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先推出一批样车,主要用于展示和寻求融资。   “无畏”的底气从何而来?   追觅造车几乎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2021 年,在小米宣布造车的同一年,追觅已在内部秘密启动造车项目,并组建了超过 200 人的汽车专项团队;2024年,追觅开始加速招揽汽车领域专业人才;今年1月,追觅成立星空计划(上海)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星空计划”),将其作为造车业务的核心主体。   截至目前,追觅已组建起千人规模的造车团队,员工多来自吉利、华为、小米、比亚迪、理想等行业头部企业。同时,“星空计划”仍在各大招聘平台上释放岗位,覆盖汽车产业全链路。   追觅创始人俞浩对造车的执念,甚至可追溯至更早。2009年,俞浩在清华大学创建学生科技组织“天空工厂”,在2013年撰写了一份长达数十页的造车报告,当时得出的结论是“造车不适合作为首次创业的切入点,需先在其他领域积累经验。”   12年后,在致公司内部的全员信中,追觅感性回望:“这不是一个轻易的决定,更不是一时的风口追逐。从2013写下第一份造车计划书,到如今站在全球清洁领域的顶峰,我们用了十二年。”   除了在战略和人才上的提前布局,追觅更试图打通“从清洁到汽车”的技术链路,实现“技术复利”。   公开资料显示,追觅科技在汽车相关技术上的布局已持续多年。截至2025年5月,公司累计申请专利6379件,全球授权专利3155件,其中大量的发明专利涉及传感器融合、电机控制与人机交互等电动车核心领域。   俞浩认为,这些是能够在各个领域里跑通的技术模块,既能放大追觅长线技术积累的含金量,也为追觅进军各行业打下基础。。   不过,追觅也深知造车“九死一生”的属性,因此采取了更务实的策略。   有媒体报道,“星空计划”正在贯彻造车的“左右手模型”:“左手” 表示代工(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原始设计制造商)业务,“右手” 代表自研的造车项目。   追觅喊话要造比布加迪威龙更快的车,即属于其“右手业务”,打算先把量产车售往海外,但目前“右手”业务还卡在造型评审阶段。有接近追觅的人士透露,俞浩在造型设计上计划借鉴小米的思路,“找一个国外的超豪华汽车,做到 ‘形似神不似’。一眼看上去有那种气质和精神,但细节又有自己的想法,显得不那么抄袭。”   按照这个要求,“星空计划”正联合供应商改造出一批样车,基于现有车型平台重新设计造型、开发功能。目前进展最快、最有机会量产的是一款增程式 SUV,其定位对标问界 M9、理想 L9 和极氪 9X 等,主打 “更豪华”、“更贵气”的差异化标签。   而相比“右手”业务,“左手”业务更加务实,更贴近市场现实:将获得授权的国内车型进行改造,再贴牌卖到国外。   目前,“星空计划”的销售团队正在和汽车设计公司 “龙创” 谈合作,计划将一款 SUV 车型改造后出口到海外。另有知情人士表示,“星空计划”近期正对接北汽,探讨基于 BJ40 车型的合作可能。   俞浩的设想是,用“左手”业务的收益把“右手”业务养起来,为后者的自研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尽管量产车还遥遥无期,但“星空计划”已组建了数十人的海外销售团队,并计划进一步扩充至百人规模,业务重心阶段性地向“左手”倾斜。   被低估的“无知”   即便有十余年的铺垫,和“左右手模型”的缓冲,但追觅跨界造车仍难掩核心短板。从技术实力到行业资质,从市场环境到自身定位,诸多环节均暴露出其对造车复杂度的低估。   首先是技术。。   追觅将目标锚定布加迪威龙,但需明确的是,布加迪的“快”是燃油车时代的工程巅峰,如布加迪威龙 Super Sport 以431.072 km/h的极速 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但追觅造的是新能源汽车,更贴切的对标目标应该是最近打破全球电车极速记录、最高时速达472.41km/h 的仰望U9工程测试车。   而仰望 U9的性能背后,是比亚迪二十余年的技术沉淀。其搭载的四电机系统总功率达到2220kW,约等于3019匹马力;单电机峰值功率555kW;推重比高达1217,这些数据背后是全产业链的技术整合能力。   追觅虽在电机领域有积累,如2018年自研出10万转/分钟高速数字马达打破戴森的垄断,2024年推出20万转/分钟高速马达获沙利文“全球首创者”认证。而且从技术迁移角度看,追觅的高速马达与汽车电驱系统存在 “同源异构” 特性,其家电端马达 2.5kW/kg的功率是主流车规级电机的 2 倍,理论上可通过降速增扭设计输出 600kW + 峰值功率,满足超跑级动力需求。但汽车领域对马达的要求远不止于此:   比如,扭矩输出不在一个维度。汽车驱动电机需要持续高扭矩输出以克服车辆惯性,例如特斯拉 Model S Plaid 的电机峰值扭矩达 1045N・m,而追觅现有技术中扭矩最高的工业四足机器人电机仅 10N・m。尽管追觅宣称可通过 “降速增扭” 实现技术转化,但其家电端马达的扭矩密度仍显著低于车规级水平。   汽车电机还需要有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汽车电机需在 - 40℃至 150℃宽温域稳定运行,并通过 IP67/IP6K9K 防护认证。相比之下,追觅的 20 万转马达主要场景为家用,缺少车载场景所需的盐雾、振动等耐久性测试验证。   当然,追觅的公告里提到,追觅并不打算做“从0到1”的冒险者,而是“站在中国制造巨人肩上”,打造属于追觅的“正确产品、正确战略、正确节奏”。这么来看,追觅造车的宣言似乎不再苍白。   但即便只做“资源整合”,造车的难度也要比家电大得多。从底盘调校到动力系统匹配,汽车的研发、生产涉及众多复杂的技术和工艺,而追觅在这些方面的经验仍相对匮乏,更别提要造一辆“世界上最快的车”。   最重要的,是造车资质。   新能源汽车行业刚拉开序幕时,工信部曾发放大量造车资质,但因为后续骗补的情况屡屡发生,初代资质持有者多已破产,造车资质也陆续被工信部注销。   目前国家已明确停止发放新的造车资质,这意味着追觅无法复制小米的“独立申请路径”。小米当年为获取资质,不仅通过注销宝沃、转手北京现代工厂提升北京地区产能利用率,还凭借电机、大压铸工艺、环保高强材料泰坦合金等技术实力纳入北京 “朱雀计划”,先挂靠北汽越野生产 SU7,最终才在 2024 年 7 月拿到独立造车资质,堪称 “行业关门前的最后一把钥匙”。   对追觅而言,其获取造车资质的路径仅剩两条,但均难度极高:要么收购现有资质,但价格昂贵,还可能涉及复杂的跨省兼并重组,政策门槛和操作难度极高;要么寻求代工,但根据最新规定,委托方(追觅)也必须具备生产资质,此路可能基本不通。   有媒体报道,追觅此前也有建工厂、门店的计划,但现在固定资产的投入一减再减,后续可能会效仿华为的轻资产模式,寻求与其他车企合作代工生产。。   追觅高调造车的背后,难掩其在核心业务“清洁领域”的增长焦虑。   根据奥维云网数据,国内扫地机器人市场自 2021 年达到 579 万台的销量峰值后,便持续下滑,至 2024 年已将至 406 万台。而IDC 数据显示,去年追觅在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的份额已滑落至 8%,排名第四,被石头科技(16%)甩开了一倍的身位。   事实上,追觅并非首个因家电业务增长见顶而跨界造车的企业,智米、石头等同行此前均宣布过造车计划,但他们的共同困境是:体量和实力远不及小米、华为,必然难以突破。   目前,智米仅通过与奇瑞合作,在产品定义、营销等方面为iCAR赋能;而石头造车的首款产品极石01由北京汽车制造厂代工,国内市场表现始终不温不火。   造车是一项长周期、重投入和慢回报的行业,需要企业具备穿越周期的耐心和资源储备。追觅的“无畏”体现在对造车梦想的坚持与提前布局,但其对技术整合、资质壁垒、资金消耗等行业核心门槛的低估,又似乎显得有些“无知”。   如今,“造世界上最快的车”仍停留在口号阶段,追觅的许诺能否落地,或在不久的将来即见分晓。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扫码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道具 举报 回复
主题回复
倒序浏览

423查看1回复

沙发
水煮鱼 2025-1-5 15:32:13
这是一支担负特殊任务的英雄部队。征战浩瀚太空,有着超乎寻常的风险和挑战,光环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艰辛和付出。
举报 回复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冀ICP备10019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