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半年报披露收官,银行业的资产质量表现和趋势备受关注。 整体看,上半年多数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整体进一步改善,但个贷和地产等个别对公领域不良率仍有上行趋势,部分城农商行及个别股份行相关指标有明显攀升趋势。比如,贵阳银行上半年不良率大幅上行0.12个百分点,其中地产业不良率上行了0.7个百分点;青农商行虽整体不良率下行,但地产不良率大幅攀升至20%以上。 国有大行财报也体现出类似趋势。对此,多家大行管理层在中期业绩会上作出回应。整体来看,个贷、地产等重点领域资产质量仍是行业共同压力,但整体风险可控,尤其后续随着宏观经济持续回稳、银行多措并举控风险,相关指标恶化程度有望收敛。 多数银行资产质量整体改善 从42家上市银行半年报来看,上半年除民生银行资产规模负增长外,其余上市银行资产规模实现了不同程度扩张,总体规模为321.3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35%,约占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行业数据(467.3万亿元)的68.76%。 其中,国有大行期末资产规模在214万亿元左右,较年初增长7.18%,增速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城商行依然是领跑者,上半年实现资产双位数增速的6家银行分别是江苏银行(21.16%)、重庆银行(14.79%)、北京银行(12.47%)、西安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资产增速不足1%的有3家,分别是紫金银行(0.79%)、浙商银行(0.63%)、民生银行(-0.59%)。 面对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还在持续。不过,整体来看,多数银行仍延续不良贷款率继续下降的趋势,且较一季度有进一步边际改善趋势。 相较于去年末,上半年末有20家上市银行不良率下降,15家与去年末持平,7家不良贷款率上升;相较于今年一季度末,16家银行不良率下降,21家与一季度末持平,5家不良率上升。 从不良率波动幅度看,西安银行、齐鲁银行不良率在上半年分别下行了12BP和10BP。同期,贵阳银行不良率较年初大幅提升12BP,其中一季度上行8BP;厦门银行在一季度不良率下行3BP的基础上,上半年末不良率较年初上行了9BP,这也意味着二季度该行资产质量出现下滑。 聚焦国有大行,除邮储银行外,其余5家大行期末不良率较年初均有好转,下降幅度在1BP~3BP之间。 。相比一季度末,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不良率分别下行2BP和1BP,工行、农行、建行不良率与一季度末持平。尽管邮储银行上半年不良率上行了2BP,但该行不良率仍处于大行最低水平,为0.92%。 目前,上市银行中不良率最高为兰州银行(1.81%),郑州银行(1.76%)、青农商行(1.75%)、贵阳银行(1.70%)、华夏银行(1.60%)、西安银行(1.60%),不良率也高于行业水平。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数据,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9%。 地产、个贷不良率攀升 综合来看,对公不良贷款整体继续呈下降趋势,但部分银行在房地产等领域的结构性风险还在释放;个人贷款不良率延续抬升趋势,房贷、消费贷、信用卡、经营贷不良率都还有上行信号。 。 比如,对于不良率明显上升,贵阳银行在年报中称,这主要是因为部分企业风险暴露,该行按照风险分类审慎原则将其纳入不良。财报显示,该行对公不良率攀升主要发生在房地产领域,房地产业期末不良率为1.75%,较去年末提升70BP;同期,个人贷款整体不良率也从2.86%提升至3.19%,增长了33BP。 此外,青农商行房地产行业不良率由去年末的7.17%骤增至21.32%,对应不良贷款余额增加约12亿元至20.95亿元,占不良贷款比例由25%左右提升至61.54%。对此,该行在财报中表示,主要因个别贷款风险暴露形成不良正在处置过程中,属于正常波动。 从增幅来看,地产行业不良率抬升超过1个百分点的还有江苏银行、上海银行、重庆银行、浦发银行等。上海银行称,房地产行业不良率上升主要是受到个别存量风险业务影响。 从绝对值来看,除青农商行相关指标骤增后达到20%以上外,房地产行业贷款不良率较高的还有郑州银行(9.75%)、重庆银行(7.19%)、杭州银行(6.44%)、农业银行(5.35%)、招商银行(4.74%)等。 另从个人贷款不良率看,多家银行相关指标较去年末出现明显抬升。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华夏银行、渝农商行、青岛银行等近10家银行个贷不良率上行幅度超过30BP。 聚焦国有大行,相比去年末,上半年六大行对公贷款不良率普遍下行。不过从结构来看,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在房地产领域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上升了0.38个百分点、0.44个百分点。 个贷方面,六大行不良率有不同程度上行。房贷方面,大行不良率全面上行,其中4家增长超过0.1个百分点;消费贷方面,建行、农行不良率较去年末持平,其余4家大行不良率均上行超过0.1个百分点;信用卡不良率全面上行,其中,交通银行、工商银行不良率上行幅度较大;经营贷方面,有可比数据的5家大行中,建设银行不良率下降,工行、中行、农行不良率均上行超过0.3个百分点。 管理层给出判断和“药方” 2025年已行至近三分之二,市场对银行不良率波动原因、未来走势和应对策略关注度依然较高。在中期业绩会上,多家银行高管对此给出回应。 以国有大行为例,中国银行副行长武剑提到,目前风险管控的压力仍然主要来自三个重点领域。首先,境内对公方面,主要是地产风险仍在持续出清。从新发生不良情况来看,房地产业仍是境内新发生不良第一大行业,但实质新增同比已呈现下降趋势,随着房地产供需两端政策同向发力,预计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实现“止跌回稳”。 其次,个人业务方面,武剑表示,上半年个人经营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新发生不良同比有所增加,预计资产质量管控将持续承压,中行将加强风险前瞻性管控及贷后管理。 再次,境外业务方面,上半年新发生不良同比有所下降。“但我们也看到,下半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尚未减弱,中行将进一步强化重点领域、区域的风险研判及应对化解,加大优质客户的差异化支持力度,推动海外业务更高质量地发展。”武剑说。 工商银行副行长王景武也表示,在资产质量方面,受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银行业普遍存在零售贷款资产质量下迁的情况,综合考虑风险处置进度等因素后,工行的情况基本与市场一致,处于同业可比的合理区间。 王景武表示,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加快落地,扩内需、促消费等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预计未来个人消费贷款劣变势头将逐渐放缓。“我们将坚持以不推高经营成本、不破坏市场环境为前提,继续加大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加强个人贷款产品‘入口关’管理,全面、动态、持续优化产品准入、制度规则和管理要求,加强个贷实质性风险的全流程管理。同时,坚持数据驱动、融入场景、客群细分、模型迭代的智能化风控方向,坚持产品与客户精准匹配,以更好地实现长期健康发展。”他说。 。 农业银行副行长林立也提到,该行期末个人贷款和普惠贷款不良率较年初有所上升,变化趋势与全行业基本一致,走势符合预期,整体风险可控。接下来,将通过加强产品创新和客户准入管理、建立数字化风控体系、加大逾期管控和不良清收处置力度等完善普惠零售风险防控体系。 邮储银行副行长、首席风险官姚红也指出,近年来,零售信贷风险是邮储银行资产质量波动的主要承压点。该行通过深入推进零售信贷集约化作业,强化总行、分行集中催收队伍的建设,做好临时困难客户纾困等多方面举措加强了风险管控。 另外,对于房地产和地方债务领域风险,林立表示,该行房地产业务风险基本稳定,地方债务风险化解见行见效,未来将持续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措施。 其中在房地产方面,林立提到通过“一户一策”“一项目一方案”加强大额客户风险管控;落实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做好资金封闭运行;综合运用“金融16条”、经营性物业贷款置换等政策化解风险,并积极争取强化增信措施等。地方政府债务方面,对重点省份“一省一策”加强风险管控,积极支持地方资产盘活和有效重组,用好专项债置换隐性债务政策,推进存量债务结构优化,降低风险敞口。同时,在坚决守住不新增隐债“红线”前提下,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合规办理新增融资。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曹睿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