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 1

  追觅能否成为下一个小米,只能让时间给出答案了。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陈浩   就在官方宣布进军无人机赛道不到一周,追觅科技又正式官宣造车,而且要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据称,首款纯电产品对标布加迪威龙,计划在2027年亮相。   追觅科技创始人兼CEO俞浩在全员信中提到,“这不是一个轻易的决定,更不是一时的风口追逐。”因为在2013年,就读清华大学期间,包括他在内的团队就写下了第一份造车计划书,用了12年,“等一个属于追觅的‘时代时机’。。”他认为这是一场“九死一生”的远征,但他也相信“伟大的梦想从来生于无畏”。   信中还透露,追觅科技因扫地机器人等产品已成为清洁领域的“绝对领导者”,在20余个国家和地区稳居市场第一,“为此我们被许多人称为‘中国的苹果’。”   IDC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市场出货509.6万台,追觅科技以11.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在石头科技和科沃斯之后。据多家媒体报道,还未IPO的追觅科技,去年的营收在150亿元量级,该信息并未得到公司确认。   俞浩今年异常高调。除了无人机和汽车之外,追觅科技在上半年还相继入局充电宝、运动相机、电视机、机器人等赛道。这家从小米生态链走出来的企业,先是前几年开始淡化小米印记,今年则更激进,似乎要一下子摆脱“一家做扫地机器人企业”的行业印象,甚至有媒体提出他要“再造一个小米”。   在造车的消息冲上微博热搜之后,社交平台上充斥着“问号”。“这不是造扫地机器人的公司吗?”很多网友惊讶于这样一家公司跟布加迪威龙有了关联,有网友恶搞,把路面清扫车的图片发到留言区中,“是要做这种车吗?”   有趣的是,就在发布消息的前一天,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还在访谈节目中喊话:“如果想害一个哥们,你就劝他去造车。”   其实去年就有传闻追觅科技启动了造车项目,从工商注册信息来看,以“星空计划”为名的一系列汽车业务公司从去年11月就陆续成立,股权穿透后实控人为俞浩。据财联社报道,战中国为星空汽车CEO,此前就职于北汽集团,目前研发设计人员约七八百人。   这并不是第一家造车的扫地机器人公司。2021年,俞浩的直接竞争对手石头科技董事长昌敬就启动了造车——极石汽车。但近几年随着扫地机器人赛道竞争加剧,投资者把公司股价下跌一部分归因到创始人的“不务正业”上。极石汽车旗下产品在多份行业市场报告中,也并未出现在前列。   俞浩对外呈现的创业理念一直是“要么不做,要么世界第一”。他曾表示,很多人因为担心风险投入不碰大业务,结果是大多数人挤入只占全球经济1%的小业务赛道,而在那99%的“空白”里,人才密度、优秀资金的投入度却远远低于拥挤的赛道。   他自信于自己对产品的理解。比如在他看来,追觅能做大家电,是因为“最懂中国家庭痛点的不是实验室的参数表,而是那些被扫地机、洗地机、吸尘器‘救赎’过的上千万块地板、被反复优化的数百种清洁路径,是趴在地上与灰尘打交道的无数追觅工程师。”   科技媒体36氪对他的专访,用了“我本狂人”这个标题。文章提到,他习惯于将很多头部公司拉到“对手席”,“只有对标最强的对手,你才会变得更强。。”他对此深信不疑。   在那封全员信中,他说并不做“从0到1”的冒险者,而是要站在“中国制造巨人”的肩上。按照他现在的产品规划路径,外界猜测那个“巨人”不是别人,或许就是他的老大哥、投资人——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   反“共识”   在媒体报道中,他有“神童”般的人设,1987年出生在江苏南通。这个日后将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的孩子,从小就显露出“无师自通”的特质。   12岁时家里盖房,需要排电线。他根本不知道电路图是什么,但硬是琢磨出了双控电路——他拿开关接上电池做实验,竟然成功了。而且在初中学习了电路知识后,他发现自己设计的电路跟课本上的完全不同,但更省电线。事后他回忆此事,“得意”于至今也没发现跟他家一样的双控电路。   到了高中,他强迫训练自己每周写一个专利想法。虽然绝大部分发现已经有人想到了,但他认为这极大地训练了思维能力。   他从小就特别喜欢飞机,因参加物理竞赛有保送清华大学的机会时,毫不犹豫地选了航天航空学院。   极高的天赋也对应着萌芽阶段的“叛逆”——他很早就有这种意识:共识是要被打上问号的。   2007年,他想用一个飞机项目参加清华大学“挑战杯”,导师说这违反了飞机的基本原理,让他放弃。他自己觉得没问题,违反的只是导师自己的认知。他用业余时间把这个项目做了出来,最终得了一等奖。   2009年,他发起“天空工场”,这个跨专业的科技团队就是为了做飞机。他极度崇尚“工程师”文化——一个合格的组员要有足够能力打破常规,且非常热情、忘我、投入,以及更接近实践。   招组员的方式很“奇葩”,就是通宵测试,从下午6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解决一道题。“像‘熬鹰’一样能熬过去的人,都会真的热爱这个领域。”这是他对此的解释。   这种价值观高度共振的“兄弟会”式组织文化,被他一定程度地移植到了追觅科技中,很多人也跟随他加入了创业。那是个天马行空的阶段,除了飞机之外,2010年左右他们就做出了能监测睡眠的智能腕表,甚至搞过无人驾驶汽车。   创业前,他的好奇心和精力主要在飞机上。以至于很多媒体在介绍他时,往往会说“一个清华学霸,不做飞机去‘扫地’”。他经常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自己的状态——从小练就了一个神奇的技能,根据飞机飞过时的一点画面和声音,就大概能辨别出型号。   毕业后,他意外地因戴森转换了赛道。2015年,这家英国家电品牌的一款吸尘器在国内爆火,年增长超过200%。“用造飞机的技术,能不能做一家服务千家万户的科技公司?”   他锚定了戴森的核心部件高速马达,国内产品转速最多2万转,而戴森能做到12.5万转。   他花了2年时间研究,团队从大学时就形成了一种工作方式:一有想法,就快速、高密度地去干,迅速把原型干出来,再由团队配合之后的工作。   他不迷信经验主义,也排斥人海战术,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前面那个过程:用2%的人、2%的时间,完成98%的工作。他在这次公开信中也提到,真正的壁垒不是资金,而是做出“正确产品”的能力,“我们绝不浪费一分钱在错误的路上”。   2017年初,马达基本研发成功,追觅科技开始做整机,并且在当年底正式加入小米生态链,成为清洁领域的核心合作伙伴,小米还通过顺为资本等机构参与了多轮投资。借此,追觅科技快速成了扫地机器人赛道的核心玩家。   “狂人”   2022年,俞浩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曾提到以小米生态链成员企业的身份,追觅科技在全行业更容易被信任,从研发到销售,再到招聘,有很多无形的帮助。但在与小米生态链合作的同时,他也一直保留着“追觅”的自主品牌。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追觅就开始以自主品牌的身份拓展国内市场。同年底,36亿元的C轮融资到账,小米集团和顺为资本作为老股东追加了投资。   前有石头科技已经实现了“去小米化”,没有被小米集团控股的追觅科技将何去何从?俞浩在2022年被问到“会不会重走石头科技的老路”时,并没有直接回答,“小米生态链企业做自有品牌是逻辑之中的事情”。   那时,追觅科技在海外市场的销售已进入轨道。。2020年,他就制定了三个销售额目标:3年实现100亿元,5年实现400亿元,10年实现2000亿元,可见其“野心”。要发展自主品牌就顺理成章,直到后来,其各个官方平台上的“小米”痕迹几乎消失。   但放在整个消费电子行业,以扫地机器人为主的家庭清洁赛道还是窄。综合多份市场分析报告,全球扫地机器人的市场规模约90亿美元,增速在10%~20%。追觅科技并未公布其收入构成,但同类型企业石头科技的财报显示,去年来自扫地机器人及其相关配件的收入占比达到91%,高度依赖于此产品。   追觅科技并未公布近几年的销售数据。如果2024年营收在150亿元量级,那2023年实现100亿元的目标有可能完成,但明年实现400亿元的目标,以现在扫地机器人行业的增速,难度很高。尤其如果他还瞄着2030年实现2000亿元销售额的目标,就必须得想其他办法,单靠扫地机器人恐怕很难。   他曾经向《中国企业家》描述过追觅科技的商业模式:“未来会是一家广义机器人公司,当然机器人不见得要长得像人,而是具备传感、处理、执行等功能,我们要持续做好机器人的心脏和大脑。心脏是高速马达,提供动源,大脑是基于图像的感知、识别、规划和控制,有了心脏和大脑就可以去拓展一个又一个的领域。”而追觅科技在高速马达上的经验,被认为有机会延伸到电动汽车上。   在《小米创业思考》中,雷军曾解释小米入局汽车的原因:“汽车制造的门槛已经大幅降低,3万个零组件高度模块化。过去10年,汽车动力电池制造成本下降了80%,未来至少还有50%的下降空间。”电动汽车的本质变成了“消费电子”产品,这对应着更大的效率提升空间。   但随着AI成为国内汽车行业的共识,何小鹏说,保守估计每年要在AI上投入500亿元。这场军备竞赛进入了只有大公司才“玩得起”的状态。   当雷军启动造车时,小米汽车对标保时捷曾被网友“玩梗”,俞浩更是直接提几个档,一开始就对标布加迪威龙。可以想象,许多人觉得这种对标就是个“笑话”,如此体量却四面出击,看起来过于狂妄。   不过,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的故事,在创业者中反复上演,追觅能否成为下一个小米,只能让时间给出答案了。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韦子蓉

扫码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道具 举报 回复
主题回复
倒序浏览

423查看1回复

沙发
水煮鱼 2025-1-5 15:32:13
这是一支担负特殊任务的英雄部队。征战浩瀚太空,有着超乎寻常的风险和挑战,光环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艰辛和付出。
举报 回复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冀ICP备10019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