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北京商报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于9月1日起实施,“车速超25公里就断电”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大众对于电动自行车安全的紧张,最常见的莫过于超速。 现实生活中,被“魔改”后的电动车在大街小巷狂飙,不管对驾驶员本人还是公众,都是极大的安全隐患。 。 尽管限速每小时25公里早有规定,但许多厂商、销售者及车主对此规定熟视无睹,市场上“魔改”电动车更是悄悄演变成一门灰色生意。 今年7月,央视的报道揭露了个别地方电动车非法改装产业链。有改装车厂号称只需2000元就可完成“魔改”,让时速25公里/小时的国标车瞬间变身“电动超跑”。 类似的非法改装之所以变成产业链,在于其不仅提供改装服务,还衍生到上下游提供“上牌、改装、售后”一条龙服务。 一些厂家无底线追求利润最大化,不负责任地迎合个别人的需求,为“魔改”大显身手创造了条件,让这门灰色生意越做越大。 因此,对电动自行车的限速,不是为难电动自行车,更不是对行业发展的限制,而是对个体生命安全的保护,对行业健康发展的助力,对社会长治久安的护航。 限速之外,电动自行车引发火灾的案件并不在少数。国家消防救援局曾在去年5月底披露,近三年电动自行车火灾数量年均增长高达两位数。 所以本次发布的新标准,还专门强化了非金属材料防火阻燃要求,明确了电动自行车使用塑料的总质量占比红线。 按工信部去年披露的数据,国内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3.5亿辆。与此同时,涉及电动自行车的安全事故逐年攀升,规模巨大叠加风险系数高,对电动自行车的全链条治理迫在眉睫。 建立强制执行的标准体系是治理源头。电动自行车价格低、跑得快,电动自行车不仅在居民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外卖、快递行业同样不可或缺。 关乎数亿辆电动自行车的新国标,直指火灾风险与非法改装等安全痛点,就是要推动电动自行车告别野蛮生长,助推产业链走向协同创新的新阶段。 尽管从短期看,对电动自行车限速可能会影响外卖、快递等特定行业,但从长期看,对电动自行车的规范治理,能倒逼电动自行车整车智能化、电池安全水平提升,推动电动自行车相关行业向着更加智能、更加安全的方向发展。 破除“魔改”是第一步,让电动自行车停止狂飙走向正轨,应是全社会的共识。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需要多管齐下,确保生产、销售、使用等各环节共同守住安全的底线。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高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