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周志 作者:美玲 监制:大曼 排版:洋洋 随着行业进入去库存周期,销售压力增大,大商制在加速酒企资金回笼方面的优势正在减弱。 上市十周年,口子窖的业绩颓势尽显,失速态势愈发明显。 。 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25.31亿元,同比下降20.07%;净利润7.15亿元,同比下降24.63%。单看二季度,营收仅7.207亿元,同比骤降48.48%;净利润1.046亿元,同比暴跌70.91%。 不仅营收与净利双双下滑,经营现金流也转负、合同负债持续走低、省内外市场业绩均出现下跌态势。 回溯过往,早在2022年,口子窖已被迎驾贡酒反超,如今两者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的差距正在逐步扩大。 。 曾经占据显著领先地位、增长势头强劲的口子窖,如今却业绩大幅滑坡,其核心症结究竟何在? 曾经让口子窖成功的关键因素,大商制,浮出水面。 崛起的关键 口子窖的发迹,“大商制”功不可没。在这一体系里,区域市场的所有销售环节,从渠道操盘、团队搭建到费用投放,皆由实力雄厚的大经销商一手包办,口子窖则专注于生产和品牌宣传,形成“各司其职、轻装快跑”的早期扩张路径。 事实上,口子窖与经销商之间的绑定关系深远。早在2002年原股份有限公司创立时,便有四位经销商位列发起人之中。到2015年公司IPO之际,第四及第五大股东依然为经销商背景。 酒类行业专家、知趣营销总经理蔡学飞向酒周志分析道,大商制让厂商之间关系更加稳定,而且利益捆绑更加紧密,整体的抗风险能力也更高,也更加容易控制产品流通,从而保证渠道利润,维护产品价格,相对于其他制度,大商制的运营成本也更低,在增长周期内有利于企业聚焦资源,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同样认为,大商手握区域市场各级物流、终端、团购等各类资源,企业可以用较少的资金撬动市场,迅速提升覆盖率,把销售压力外移,并在最短时间内打响品牌。此外,大商制下价格体系稳定,很少出现窜货情况,经销商毛利率稳定,能做到顺价销售。 在此背景下,口子窖又率先推出“盘中盘”模式,先锁定政商务宴请等高端消费人群,通过餐饮终端“小盘”带动团购、零售店等大众市场“大盘”,进而辐射至中低端消费群。 凭借大商制与盘中盘并行的模式,口子窖盘活了整个消费链条。在1999年-2005年间迅速拓展至南京、西安、武汉等城市,通过终端拦截、包场宣传等手段快速打开了品牌知名度。 2005年,口子酒业销售收入近9亿元,实现利税2亿多,在全国酿酒行业重点骨干企业排名中上升到第8位。到2009年,口子窖的销售收入已经从1997年的2亿到了20亿,翻了10倍。 同时,口子酒业的发展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2015年6月,口子窖以“兼香第一股”身份登陆上交所,成为徽酒板块仅次于古井贡酒的酒企。上市首年,公司营收25.84亿元,净利润6.054亿元;到2018年,营收一举跨过40亿元大关,达42.69亿元,净利润15.33亿元——“徽酒榜眼”的地位愈发稳固。 渠道的失速 口子窖业绩增速放缓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宏观环境挑战和产品竞争力不足等。然而从深层次看,其长期以来所依赖的大商制,随着白酒消费场景发生深刻变革,逐渐失效。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口子窖业绩呈现衰退态势,其核心症结在于大商制模式。在他看来,大商制是企业粗放型运营的典型标志,该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尽管在管理层面仅需对接大商,但从市场下沉与精准运营的维度审视,其难以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 首先,大商制存在显著短板,厂家对渠道的掌控力极为薄弱。而大商追求短期利润,尤其是在已获得丰厚利润的情况下,在产品推新时容易出现惰性。 詹军豪指出:“这致使口子窖产品老化问题突出,新推出的兼香系列还处于培育期,无法贡献增量,原有模式也难以发挥作用。” 蔡学飞表示,大商制相对来说不够灵活,厂家话语权不足,这意味着在市场竞争强度不断增大、行业进入下行期,或者企业改革期间,会面临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同时大商制的存在也可能导致企业对于渠道下沉、消费者服务、战略落地执行等一系列的工作的内耗与抵消。 其次,经销商推新动力不足,导致口子窖产品结构升级难推进,错失消费升级带来的市场红利。 2017年之后,300元+的次高端市场成为行业新增长点,口子窖应对则显迟缓。根据方正证券研报,口子年份系列长期未更新换代,产品老化严重,没有及时转变思路发力次高端价位,直到2021年才推出兼香518布局500元+价位,曾经的领先优势逐渐流失。 反观老对手迎驾贡酒,早在2015年便全力押注生态洞藏系列,洞16、洞20分别卡位300元与500元,迅速起势。 相关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安徽白酒大众消费主流价位已升至200-300元,宴席消费则正朝300-400元区间迈进。在200元价格带,竞争尤为激烈,古井贡酒古8、口子窖兼8及迎驾贡酒洞9等核心产品在此展开角逐。 有业内人士指出,口子窖对“高档酒”的统计口径过于宽泛,覆盖100至600元价格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产品结构失衡的实际问题,而真正走量的五年、六年窖仍卡在100-130元,与主流带脱节。 再次,大商通常缺乏品牌运作能力和当地的市场资源,在开拓外地市场时往往动销乏力。 行业观察人士王泽表示,随着行业进入去库存周期,销售压力增大,大商制在加速酒企资金回笼方面的优势正在减弱。面对大型经销商资金周转效率下滑,口子窖被迫加大对渠道的扶持力度,例如放宽打款政策以激励经销商拿货。 今年上半年,合同负债同比下滑46.74%,降至2.98亿元,而回顾2020年,该指标仍达7.70亿元,这从侧面反映出渠道信心和资金周转状况的变化。 此外,与大商制并行的“盘中盘”模式,其核心问题也日益突出。詹军豪指出,该模式过度依赖广告传播,却忽视了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入培育,且终端营销成本不断攀升,使得模式效能下降。以口子窖目前的资金实力和品牌影响力而言,以往依靠“终端拦截”打法已难以为继。 渠道改革 事实上,口子窖早已意识到其渠道模式滞后的问题,自2019年起便持续推进渠道改革,逐步从“大商制”转向“1+N小商化”,再转向“平台化运营”。 尤其在对大经销商的调整方面,口子窖采取了切割策略,将代理权按品类、区域和渠道进行拆分,目标是从以经销商为主的营销模式转向厂家主导型模式。企业大幅引入团购型和特约型经销商,以小商辅助大商,填补以往的市场空白和渠道盲区。 具体举措有三:一是将大商拆分为多商、实行分品代理;二是设立合肥营销中心,积极探索团购渠道与县区下沉;三是设立平台公司,尝试对兼系列产品进行直营推广。 从经销商数量的变化,便能直观看到改革的推进。2024年,口子窖经销商净增加68家;今年上半年,又净增加63家。然而,渠道改革所带来的效应,还没能撑起新增长。 在直销方面,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33亿元,同比增长44.57%。尽管直销(含团购)收入增幅显著,但仍远不足以弥补批发代理渠道的下滑。 在省外市场,尽管公司提出“打造省外样板市场”的目标,且省外经销商数量已超过总数的一半,但其营收贡献仅占15.46%,显示出渠道效率仍较为低下。 与同行相比,口子窖的转型步伐也显得相对缓慢——安徽省内龙头古井贡酒凭借“人海战术”深耕终端;老对手迎驾贡酒也完成了“1+1+N”的渠道迭代。 同样以大商制起家的今世缘,早在2014年后就启动“大商培育计划”,通过股权绑定、区域独家代理等方式,构建起以30家核心大商为骨干的渠道体系,增强了对大商的控制力。 “从行业整体发展趋势观察,当前白酒企业已普遍转向精耕模式,众多企业将渠道下沉至县城乃至乡镇层级,构建起精细化经销商网络。”朱丹蓬表示。 有市场观点认为,口子窖因过去营销模式较为成功,对彻底转型存在一定抵触,更倾向于在原有经验基础上以较低成本寻求突破,以致错失了改革的最佳窗口期。 詹军豪指出,当前白酒行业整体承压,消费场景发生变化,兼香型白酒的市场认知和消费习惯仍待培育,口子窖面临挑战依然严峻。唯有坚定推进改革、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品牌建设,方能在未来赢得业绩回升的机会。 本文章内,所有出现的文字、图片以及视频均为酒周志原创,如果您有转载或者使用需求,请提前与我们取得联系,并征得同意,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尊重知识,尊重创造,是我们一贯的坚持。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思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