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披露完毕,数千份半年报,勾勒出了上市公司的“创新图谱”,展示了丰硕的创新成果,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 科技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前沿技术蓬勃发展,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上市公司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领域优势显著,面对发展大势积极作为,更加重视研发创新,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力彰显企业“创新底色”。 研发创新驱动主业成长 研发是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更是企业创造价值、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当前,上市公司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中国上市公司协会8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加快培育创新动能,研发投入超8100亿元,同比增长3.27%,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近2个百分点。整体研发强度达2.33%,同比小幅提升。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研发强度分别为4.89%、11.78%、4.63%,科技属性进一步凸显。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发挥创新示范效应,研发强度分别高于整体3.29、4.44个百分点。113家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超10亿元,926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 其中,比亚迪以308.8亿元再居A股上市公司半年度研发投入榜榜首,中国建筑、中兴通讯、中国移动、宁德时代、中国中车、京东方A、海尔智家、海康威视等多家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均超50亿元。 强有力的研发投入有力支撑了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发展,助力经营业绩稳健增长,进一步巩固公司行业地位,有力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研发之王”比亚迪,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3.05%。公司在电池、电子及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持续创新,推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颠覆性的技术和产品。其中,公司发布了全球首个量产的乘用车全域千伏高压架构——“超级e平台”;宣布将通过自建及合作的方式在中国各地建设兆瓦闪充站,补齐兆瓦充电生态的最后一环,解决纯电动汽车补能痛点。 在技术创新助力下,比亚迪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上半年实现营收3712.81亿元,同比增长23.3%;实现归母净利润155.11亿元,同比增长13.79%。 海康威视持续发展多维感知、人工智能(AI)与大数据技术,推进数字化产品创新研发与大模型应用有效落地,持续推出适应新场景与新需求、功能形态多样的新产品,全面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不断拓展公司智能物联业务的边界。 。 一直以来,海康威视都保持着较高的研发投入水平,不断提高研发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半年,公司在研发效率上有所提升。”海康威视高级副总经理、董秘奉玮说,“对研发来说,‘做对的事’比‘把事做对’更重要,把做什么想好了,能让我们的研发投入更具效果和价值。” 促进科技创新积厚成势、推动传统动能焕新升级,正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今年上半年,沈阳化工(维权)围绕“差异化、定制化、高端化”战略目标,结合市场需求不断推进新产品研发。公司结合客户需求已开发出高粘度产品并形成产品销售,高发泡与高耐磨产品正在进行客户应用试验,其他新产品研发正在稳步推进中。 。 沈阳化工今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241.77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主营业务竞争力不断增强。“我们按照‘提升一批、发展一批、战略储备一批’的理念,产学研联动,不断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及产品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更好地深耕核心市场。”沈阳化工总经理陈蜀康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 行业龙头成创新标杆 行业龙头企业既是产业链的“链长”,也是创新链的“链主”,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深化产学研融合、优化创新生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各龙头企业主动作为,充分发挥产业组织者优势,持续强化技术研发,成为孕育创新技术的“摇篮”。 一份份上市公司半年报,让外界看到了龙头企业勇攀科技高峰的实践,感受到龙头企业的创新实力和决心。这一点在新能源、创新药等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新能源领域,宁德时代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 。作为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领域实力雄厚。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已在全球设立六大研发中心、十三大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并覆盖全球最广泛的动力与储能客户群体。 上半年,宁德时代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在乘用车领域,公司发布了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骁遥双核电池、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在商用车领域,发布了适用于重卡领域的钠新启驻一体蓄电池及面向高效物流场景的坤势底盘商用车生态解决方案;在储能领域,公司宣布量产交付587Ah大容量储能专用电芯,发布全球首款可量产的9MWh超大容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TENER Stack,助力用户储能项目收益率提升。 在创新药的带领下,医药成为今年资本市场表现最亮眼的板块之一。相关上市公司的半年报进一步佐证了国产创新药的快速发展势头。 今年上半年,恒瑞医药实现营收157.61亿元,同比增长15.88%;实现归母净利润44.50亿元,同比增长29.67%。公司持续加大创新力度,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达38.71亿元,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32.28亿元。目前,公司已在中国获批上市23款新分子实体药物、4款其他创新药,另有10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400余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 恒瑞医药表示,公司利用领先的技术平台开发了高度差异化的创新产品矩阵,其中包括数款潜在重磅产品。公司将围绕具有重大未满足医疗需求和显著增长潜力的治疗领域进行战略性布局。 恒瑞医药的快速发展并非个例。多家创新药企业在研发创新带动下,经营业绩均有较好表现,备受资本市场关注。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龙头企业行业地位领先、优势突出,在带动产业链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龙头企业更要利用好自身的资本优势、要素投入优势和产学研合作优势,不断强化技术突破,在关键核心领域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真正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AI强力赋能企业发展 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的背景下,AI等新技术成为上市公司研发创新的重点领域,“AI”一词也在上市公司半年报中高频出现。 相关上市公司积极布局AI业务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今年上半年,在云计算业务方面,工业富联AI服务器在云计算业务中的占比稳步扩大。今年第二季度,公司云服务商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150%,AI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60%。 在家用空调板块,今年上半年,格力电器“AI动态节能技术”系列产品销量同比增长360%。 市场有需求,政策同样持续发力。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将人工智能融入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推动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推动工业全要素智能联动,加快人工智能在设计、中试、生产、服务、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 相关上市公司通过AI技术强力赋能业务发展,全面提高运营效率和研发效率。长春高新表示,公司以AI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紧密围绕市场需求与临床应用价值,在研发效率提升、企业级智能平台建设、医疗数智化服务等方面系统性地运用AI赋能;通过数据中台和AI平台资源,持续构建AI可用的企业数据资产。此外,全面应用AI驱动各类创新药研究,提升开发效率,实现分子差异化设计。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