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场赚钱效应突出。投资下半场,哪些主线是基金经理的“心头好”? 记者梳理最新出炉的基金半年报发现,创新药、“反内卷”受益链、AI是基金经理们具备共识的三大主线。但在如何投资布局层面,基金经理们却存在较大分歧。 创新药成确定性主线 上半年,创新药板块表现最为亮眼,是基金经理们共识度最高的确定性主线。 基金经理普遍认为,创新药板块行情并非短期炒作,已迎来黄金拐点,由于尚未进入商业化阶段的价值释放,创新药行情具备持续性。 今年以来绩优的平安核心优势、东方阿尔法健康产业、诺安精选价值等基金的基金经理,均看好出海、商业化、政策利好对创新药行业的驱动。 例如,平安核心优势基金经理周思聪在该基金的半年报中表示,医药行业利好政策频繁出台,通读各类政策文件可以发现,政策对创新药的鼓励支持力度超出预期,在商保、入院、定价方面都给出了实际具体的鼓励政策。 周思聪表示,2025年是商保政策元年,也是大批创新药企业收入爆发式增长的起点,这两个因素均为以往创新药投资所不具备的。具体时间节点上,下半年9月至11月为各医学重磅会议召开的时间窗口,12月为对外授权高峰期,预计上述几个时间段将是创新药投资数据催化和事件催化的重要时间窗口。 今年以来涨幅超100%的诺安精选价值混合基金经理唐晨反对将商业拓展(BD)作为核心锚点,强调BD仅是产业周期的“中间品”,商业化兑现才是终章。 唐晨表示,这一轮产业周期的持续时间会比较长,大量国产创新药未来两年会集中进入商业化阶段,同时BD出海、关键临床数据读出持续兑现。 。特别从2027年起,预计将有多款重磅国产创新药在欧美市场上市,挑战现有标准疗法,这条生命周期曲线或将打破投资人的固有认知。 东方阿尔法医疗健康混合基金经理孟昱表示,单一创新药物的价值兑现可分为三个阶段:创新分子临床价值POC阶段、海外市场拓展或授权阶段以及药物上市后的商业化快速爬坡期。目前,本轮创新药板块的快速上涨主要基于临床POC阶段的成果和海外授权预期,尚未进入商业化阶段的价值释放。以DCF模型评估,大多数创新药资产尚未出现明显的泡沫化迹象。 鹏华基金知名基金经理陈金伟则更强调公司质地与估值。陈金伟的低估值成长策略强调将50%的权重给公司质地,40%给估值,10%给产业趋势。他更倾向于寻找“基本面已右侧但因市场偏见而定价不充分”的公司。 陈金伟提示,历史上,白酒、医药、新能源的股价顶部,在当时边际上都能解释,只有跳出边际思维,才能意识到当时的泡沫。其对于医药和消费的布局并非简单的逆向投资,而是处于基本面右侧,只是因为一些所谓市场共识,而出现定价不充分的情况;买入的可能是股价左侧,而不是基本面左侧。 “反内卷”的共识与分歧 不少基金经理强调了“反内卷”政策对市场的深远影响,并一致认为这是改善企业盈利、重塑传统行业估值的关键,有望打破“囚徒博弈”式的过度竞争,提升龙头企业的盈利中枢和现金流。 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认为,重点行业“反内卷”政策的推出有助于打破市场过度竞争的“囚徒博弈”,提振总体价格水平,进而改善企业盈利。但政策效果仍需要需求侧配合,以保证价格传导机制能顺利实现。 。看好相关龙头企业因竞争压力缓解迎来估值修复。 谢治宇认为,顺周期的龙头公司盈利将恢复到中高水平,潜在回报高于当下市场配置的高股息资产,因此需要在交易结构中增加顺周期的低估值资产,并逐步下调静态股息类资产。此外,长期来看,需要把消费方向的投资提升到更高水平。 谢治宇表示,随着供给侧改革推进及股市上行,对传统制造业低PB个股、消费股的仓位将慢慢提升。 华泰柏瑞基金知名基金经理何琦认为,国内有足够的政策储备应对潜在风险,“反内卷”措施虽可能不会快速加码,但长期将为市场向上提供支撑。 不过,对于“反内卷”的受益方向,基金经理的观点出现明显分歧。 知名基金经理傅鹏博认为,“反内卷”政策对光伏和新能源等行业的产出有一定抑制作用,压降产能利用率、提高商品价格的效果需要观察。当前,需求侧以托底为主,将密切观察“反内卷”在各行业的具体举措和落实进展。投资机会有望出现在钢铁、煤炭和水泥等顺周期行业。 景顺长城基金杨锐文聚焦新能源内部结构性机遇,认为行业拐点已近在眼前,政府引导的“反内卷”是“助推器”,会加快出清速度、提升长期盈利高度。杨锐文认为,在“反内卷”拐点前夜,应前瞻性布局“劣质产能出清+优质技术溢价”的标的,而非泛化的顺周期板块。 广发基金知名基金经理郑澄然表示,光伏和钢铁行业在“反内卷”要求下正逐步走出产能过剩的泥淖。对光伏行业而言,现在需要等待的是下一次行业需求提升所带来的供需拐点出现。 。随着光储平价在越来越多国家地区实现,光伏需求很快会重回高速增长通道。 AI应用领域分歧较大 作为驱动下一轮全球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力量,人工智能板块被基金经理一致看好,认为AI已超越“科技分支”范畴,成为全球性产业革命的标志。 但在短期技术路径、商业化节奏与配置方向上,基金经理的观点出现明显分歧。 目前,算力基础设施是普遍焦点。诸多基金经理认为,在应用商业模式尚未大规模兑现前,硬件是投资的首选。受益于海外AI基建的光模块、PCB等板块,同时具备高增长和低估值的特点,是当前最确定的投资机会。 对于AI的应用方向,基金经理对部分方向短期持谨慎态度。 例如,易方达基金基金经理武阳认为,未来将出现很多不同领域的AI应用公司,值得深入研究,但在具体投资标的选择上需最终落到实处。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是生成式AI在物理世界的两个映射,也将迎来行业的成长拐点,但当前技术路径变化较快、竞争格局具有不确定性,其在二季度降低了相关公司的配置,等待更确定的投资机会。 中欧数字经济混合今年以来涨幅超过110%。该基金基金经理冯炉丹系统性减配了机器人赛道,认为短期内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尚未出现决定性突破,等待技术演进的临界点出现。二季度,冯炉丹优化了AI应用组合,聚焦落地能力与盈利模式清晰的优质标的,并对智能驾驶整车企业进行了更为均衡的再配置。 .app-kaihu-qr {text-align: left;padding: 20px 0;} .app-kaihu-qr span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31px;display: block;}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杨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