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 在全球电子元件细分产业中产值占比最大,近年来持续高增PCB:电子产品之母PCB,中文名称为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线路板,作为电子元器件的 支撑体和相互连接的载体,是现代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组件。 它通过在绝缘材料(如玻璃纤维、环氧树脂等)表面铺设导电铜箔图 案,实现电子元器件间的电气连接和信号传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相 互连接的载体。PCB行业正处于上扬周期PCB是全球电子元件细分产业中产值占比最大的产业,行业自底部修复后有望重回稳健增长通道。PCB 行业是全球电子元件细分产业中产值占比最大的产业,近年来产值增长迅速。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 智能化汽车以及 VR 设备等新型电子产品不断发展,以车载 ADAS、车载雷达、可穿戴设备、AR/VR 元宇宙设备等领 域为代表的新兴电子产品市场快速崛起,推动了中高端PCB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同时,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 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创造了AI服务器及人工智能领域产品的大时代,助力 PCB行业持续增长。受下游消费电子疲软及库存周期影响,全球PCB市场2022年-2023年经历阶段性回调。 。随着AI服务器、高算力基础设 施等新兴需求驱动,行业自2024年起逐步复苏,2024年同比增长5.8%,2025年预计同比增长6.8%,重回增长轨道。 整体来看,全球PCB市场规模将由2024年的735.7亿美元稳步提升至2029年的946.6亿美元,2024–2029年CAGR达 5.17%。其中,高端PCB产品(如HDI板、高层多层板)需求增长尤为显著,成为拉动行业成长的核心动能。行业供需两旺,景气度高企覆铜板涨价体现行业高景气度。覆铜板作为 PCB 的基础材料,其价格反映着终端需求的景气程度。近期,包括威利邦、建滔 积层板、宏瑞兴在内的多家覆铜板生产企业发布涨价通知,均上调覆铜板产品的售价,我们判断主要系:①覆铜板原材料铜、 玻璃布等原材料价格维持高位;②AI 算力服务器带动 HDI 需求高增,覆铜板作为核心原材料需求旺盛企业议价权提升。在AIGC等高算力需求持续释放背景下,全球服务器市场自2024年起步入新一轮成长周期。IDC预测,2024–2029年全球服务 器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18.8%,其中加速型服务器(含GPU/AI芯片加速的x86、ARM架构)支出年均增速达 20%以上,显著高于传统非加速型产品。以加速型x86为例,2024年全球支出为1120亿美元,预计至2029年将增至3240亿美 元,CAGR高达23.7%;加速型ARM增长更快,CAGR达26.3%。国家政策大力支持PCB行业发展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大:近年来我国印制电路板行业在政策支持下有了较快的发展,从“十二五”规划中的提高基础专用材 料自给保障能力和制备技术水平,到“十三五”规划中的形成产业集群、加强印制电路板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再到“十四五 ”规划中的发展高性能印制电路板(PCB)产品,研发新型印刷电路板及覆铜板材料,印制电路板(PCB)行业朝着高端化、规模化 、绿色化方向不断发展。近年来,国家发布一系列政策重点发展高性能、高频高速印制电路板(PCB)产品,同时鼓励行业创新 发展,研发新型印刷电路板及覆铜板材料。PCB产业结构升级,下游需求持续增长PCB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高端多层板亟待爆发在AI服务器等高算力需求加速释放背景下,PCB行业正呈现出显著的产品结构升级趋势。根据产品制程与应用场景不同,PCB可分为双面 板、HDI板、高频高速板、挠性板(软板)、封装基板等类别,其中HDI、高频/高速板及多层板正成为本轮行业成长的核心增量方向。从 产品属性看:1)HDI板具备高密度布线、微小孔径等技术特性,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可穿戴、平板电脑等高端消费电子,HDI 板在 AI 服务器中已成为关键互联结构,例如 Nvidia GB200 架构中,Compute Tray(OAM 模块)与 Switch Tray均广泛采用多阶 HDI 板以支 撑高密度、高速信号连接;2)高频/高速板则满足服务器、交换机、通信基站等设备对高速高频信号传输的要求,关键支撑数据中心和边 缘计算节点建设,技术壁垒及单价显著高于传统刚性板;3)多层板(≥18层)凭借其对复杂布线、高功耗管理的支持能力,已成为AI服 务器核心主板及高性能计算模块中的关键结构,具有爆发式增长潜力。PCB厂商围绕高端产品加速扩产AI算力驱动的变革性资本开支周期启动,PCB厂商加速扩产。复盘历史,我们选取了8家主流PCB厂商,行业资本开支呈现上行快且 持续时间长、下行缓且持续时间短的周期性特点,深刻反应PCB终端需求长期稳定上行的趋势。21年资本开支达到阶段性高峰,8家企业 资本开支合计达171亿元,主要系终端的芯片需求向上传导,并于此后进入了三年的降温期。本轮周期不同于以往PCB终端产品逐步渗透 带来的设备需求增加,而是受益于AI算力爆发创造出的全新需求。25年起,PCB行业产能日益趋紧,主流厂商加速扩展,资本开支端反应 明显,25Q1主流8家企业资本开支达42.55亿元,同比+64.68%。预计未来随算力需求逐步释放,叠加PCB新产线较长的建设周期,主流 厂商或将加速扩产。国内主流PCB厂商正围绕高阶HDI与高层多层板加速扩产,产能布局聚焦AI服务器、智算中心等高算力应用场景。东山精密、 胜宏科技、深南电路、沪电股份、生益电子、景旺电子等均在推进面向AI的高端PCB投资项目,行业高端化趋势明确。PCB行业下游:消费电子领域应用范围广阔市场情况:消费电子是指消费者购买用于满足其生活与工作中对沟通、资讯、事务处理和娱乐等方面的需求的电子产品,主 要包括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近几年兴起的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电子产品。由于消费电子产品通常具有轻薄化 、小型化、可弯曲等特性,因此对 PCB 产品的加工精密度具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的 PCB 产品主要应用 于游戏机、笔记本电池保护板、电源适配器、触摸屏、转接头、拓展坞和鼠标等。PCB行业下游:消费电子迭代升级对PCB提出更高需求行业趋势:消费电子行业的技术升级正呈现全链条创新态势,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到智能穿戴设备,均推动了对高 性能PCB的增量需求。 。智能手机领域,折叠屏技术加速普及,推动柔性PCB等高难度需求。同时,据 Canalys 数据,2024 年全球 AI 手机渗透率达 18%,并有望在 2029 年 进一步升至 57%。对比传统手机,AI 手机主板层数明显提升、FPC 用 量增长,此外 HDI 和类载板加速普及,驱动高端 PCB 需求激增与技术迭代。笔记本电脑市场向AI PC转型,据 Canalys 数据,2024 年大中华区 AIPC 渗透率达15%,并有望在2029年进一步升至 77%。AI PC 对于 PCB 增量需求的核心在于本地运行 AI 任务需集成更强 NPU,同时对 HDI、类载板及散热基板提出更高 要求,平均售价也会显著高于传统 PC 主板。智能穿戴设备的对于贴合身体及舒适度的要求推动柔性PCB的需求增长,柔性PCB在可穿戴设备中渗透率持续提升,据智能 制造网统计,2030年市场规模或超200亿美元。另外,可穿戴设备小型化要求PCB集成更多传感器,HDI板通过微盲埋孔技 术实现线宽/距≤30μm的精密布线。同时,高性能穿戴设备如AR眼镜对于散热提出更高要求,现已有PCB散热管理技术通 过采用高导热材料、优化布局设计、增加散热器等方式,有效提高了设备的散热效率,保证了设备的稳定运行。PCB行业下游:汽车电子领域应用范围广汽车电子领域市场规模大、增速快:汽车电子是指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以及充电电子装置。 由于汽车部件的使用寿命通常在15年以上,需要在复杂多变环境中精准平稳运行,汽车安全部件还涉及生命安全,因此对 PCB 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等要求非常严苛。目前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的PCB 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驾驶控制系统、逆变器、电池管理系统、压力传感检测系统、充电桩 控制系统、车灯控制系统、电子助力转向系统、电机驱动系统、汽车车灯、微控制器、汽车电源控制系统等。PCB行业下游:汽车电子领域市场前景广阔汽车产销持续增长: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5年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4.9万辆和268.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1% 和3.7%,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1.2%。2025年1-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2.6万辆和127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2.7%和10.9%。汽车电子领域市场规模大、增速快: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销国,带动我国汽车电子行业稳步发展 ,产业能力不断提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2024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约为1.22万亿元,较上 年增长10.95%,预计2025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1.28万亿元。PCB行业下游:工业控制工控PCB要求较高:工业控制是指利用电子电气、机械和软件实现工业自动化,使工厂的生产和制造过程更加自动化和精确化,并具有可视 可控性。由于工业控制领域用以保证工业环境的可靠运行,通常具有较高的防磁、防尘、防冲击、使用寿命长、抗干扰、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下 连续长时间工作等特点,因此对 PCB 产品的技术和工艺具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在工业控制领域,PCB 产品主要应用于工控电源、伺服系统、变 频器、工业电表等。在当今智能制造的浪潮下,印制电路板(PCB)作为工业控制系统的神经中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随着工业4.0的深入 推进,PCB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为工业控制系统提供更高性能、更高可靠性的解决方案。工业自动化加速带到PCB行业发展: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正加速向智能制造与制造业强国目标迈进,近年来保持稳步增长,行业需求空间 进一步打开。据北京格物致胜咨询数据显示,2016-2024年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从低基数持续扩张,2024年市场规模近3000亿元,尽管增 速较前期有所放缓,但疫情后修复动能逐步显现:消费市场回暖带动OEM领域需求复苏,基建投资托底效应下项目型市场(如新能源、轨道交 通)进入快速增长通道,形成“双轮驱动”格局。在此背景下,格物致胜预测2026年市场规模将攀升至2856亿元,工业自动化正成为中国制造 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支撑。在此背景下,工业控制领域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将带动PCB行业进一步扩容。北交所产业链重点公司分析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