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简称“成都车展”)正式拉开帷幕。“包馆”的长安汽车,与鸿蒙智行同台竞技的岚图汽车、北汽集团,以及新鲜出炉的尚界品牌……与大半缺席的跨国豪华品牌不同,自主汽车大集团的身影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今年以来,上汽集团、长安汽车等多家汽车大集团新能源板块突飞猛进,向外加深合作,向内大胆改革。如上汽和华为联手开发的尚界H5未售先火,广汽与华为合作打造的高端品牌华望被寄予厚望,一汽则与新势力零跑紧密合作……如果说几年前行业以“大象转身难”定义自主汽车大集团,那么如今亮眼的销量数据以及不断推陈出新的新能源产品足以证明,“大象转身”并不遥远,新能源汽车赛场仍未决出胜负。奋起直追 新能源板块显著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发布的数据,今年1~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15位的集团销量合计为782万辆,同比增长41.1%,占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的95.1%。其中,上汽集团、长安汽车、东风汽车、中国一汽、广汽集团、北汽集团6家汽车大集团均跻身前15名之列。“随着全力转型新能源,这些汽车大集团的整体竞争力正在迅速突显出来。”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称。正如其所言,今年以来,在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密集投放策略下,多家汽车大集团新能源板块销量出现显著增长。其中,中国一汽7月自主新能源销量2.85万辆,同比大增129.03%,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引擎。根据中汽协数据,今年1~7月,中国一汽已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20.9万辆,同比增长27.9%。今年以来,天工05、天工06、H5 PHEV等新能源产品陆续上市,覆盖纯电、插电等多条技术路线,迅速完善红旗品牌新能源产品矩阵。7月,红旗品牌新能源产品销量同比增长66.1%。在新能源A00级车型奔腾小马的带动下,一汽奔腾1~7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则达8.65万辆,同比增长264.7%,新能源占比已超一汽奔腾今年累计销量的8成。此前仍一蹶不振、净利润暴跌的上汽集团,今年则凭借新能源板块的崛起迎来发展新机。7月,上汽整车销量达33.8万辆,同比增长34.2%,实现年内“七连涨”。其中,上汽新能源车型销量达11.7万辆,同比增长64.9%。上汽乘用车销售新能源汽车1.2万辆,同比翻番;旗下智己汽车单月销量约6000辆,虽在市场上仍属于表现平平,但同比增长39%,稍有起色。1~7月,上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达76.36万辆,同比增长43.49%,仅次于比亚迪、吉利汽车,位居销量第三。近期,全新MG4、智己全新一代LS6等新能源产品相继亮相,为其新能源板块再添助力。前不久荣升独立央企的长安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同样毫不逊色。1~7月,长安整车销量达156.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达53.17万辆,同比增长52.34%。旗下长安启源1~7月销量累计突破19万辆,同比增长30%;阿维塔汽车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1~7月累计销量近7万辆;深蓝汽车7月单月交付2.72万辆,同比增长62%。与销量一同增长的,还有长安新能源产品的盈利能力。根据上半年财报,长安上半年新能源产品均价提升约4800元,单车盈利能力显著增长。东风汽车的新能源板块也在稳步前行。数据显示,东风汽车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9万辆,同比增长19.7%,旗下岚图汽车、猛士科技、奕派科技等自主新能源品牌均实现不同程度同比增长。其中,岚图7月交付1.21万辆,同比增长102%;今年1~7月,岚图累计销量已达6.83万辆,同比大增88%。在本次成都车展期间,新款岚图知音也正式上市,助力岚图达成年销20万辆目标。与上述汽车大集团相比,今年广汽集团新能源板块发展则稍显逊色。作为广汽集团旗下新能源品牌,广汽埃安2023年销量近50万辆,而从2024年开始,埃安销量不断下滑。今年1~7月,埃安累计销量12.98万辆,同比下滑16.05%。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失速,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不久前反思说:“过去对客户里程焦虑把握不准,未重视增程和插电技术,错失发展机遇,从今年起将持续导入多款增程和插电车型。”今年以来,在北汽极狐、享界品牌等子品牌带动下,北汽集团新能源板块开始有所发展。1~7月,北汽蓝谷累计销量达7.74万辆,同比增长98.58%。 。极狐汽车今年以来多次月销破万辆,上半年销量超5.5万辆,同比大增211%;7月销量达9436辆,同比增长50.35%。广交“好友” “全栈自研”已成过去“这些汽车大集团在生产组织、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都具备更加深厚的积累,一旦全面发力新能源汽车市场,便能凭借这些体系化的能力逐渐占据主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表示,这些汽车大集团新能源板块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自身长期积累。当然,仅靠“吃老本”自然不能成功,关键仍然在于“变”。改变第一步,便是从外部合作开始。2021年问界正式亮相,华为以“破局者”的身份搅浑汽车行业竞争格局。彼时,“全栈自研”的口号在车圈内部喊得响亮,汽车大集团也多坚持自主研发,寻求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关键性突破。然而,仅仅4年时间,面对鸿蒙智行累计交付即将破百万辆的成绩,汽车大集团们也开始“放低身段”,积极与华为建立合作。去年8月,背水一战的北汽与华为合作的享界品牌发布首款车型——享界S9。随后,享界S9连续多月位居40万元以上纯电豪华轿车销量冠军。今年3月,为丰富动力形式,享界S9增程版上市。今年7月,享界又推出鸿蒙智行首款旅行车享界S9T,力图抢占高端新能源旅行车这一细分市场。今年2月,上汽与华为签署深度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产品定义、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销售服务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打造全新新能源智能汽车。随后不久,“尚界”品牌便正式亮相。本次成都车展前夕,尚界首款车型尚界H5正式开启预订,预售价为16.98万元起。作为首款20万元以内的鸿蒙智行车型,尚界H5开售18小时,小订便已突破5万辆。3月,广汽宣布投资15亿元成立华望汽车,联合华为打造独立高端汽车新品牌。品牌全新车型将搭载华为辅助驾驶软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等解决方案。8月,广汽再发公告,广汽埃安向华望汽车增资6亿元。完成本次增资后,广汽将直接持有华望汽车71.43%股权,通过广汽埃安间接持有华望汽车28.57%股权。此外,长安旗下深蓝、阿维塔,北汽极狐以及东风岚图更是早早便与华为牵手,以华为HI(Huawei Inside)模式采用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为其辅助驾驶、智能座舱赋能。8月24日,一汽红旗也宣布与华为深化合作,围绕“全栈智能解决方案”展开深度融合。据悉,红旗即将推出的新车型将全面搭载华为乾崑智能驾驶系统、鸿蒙座舱系统、乾崑车控及乾崑车云服务,实现智能驾驶、座舱、车控与云端协同的全方位整合。至此,六大汽车集团均已身具华为基因。当然,除了华为之外,不再执着于“全栈自研”的汽车大集团也与Momenta、卓驭科技等众多科技企业展开智能化领域合作。此外,一汽还与新势力车企零跑汽车展开合作,不仅涉及新能源乘用车联合开发及零部件合作,同样涉及到资本合作。不久前,还有消息称一汽计划初步收购零跑约10%股份,成为其战略股东。 。从高呼“灵魂论”到广交“好友”,汽车大集团在智能化浪潮中已然懂得了不能固步自封的道理。“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让这些车企愈发意识到,智能汽车是跨界融合的产物,靠自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技术覆盖,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必须与科技企业合作,否则就会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与其他车企产生明显差距,影响销量。”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称。不过,章弘强调,汽车大集团依然要坚持技术主导权,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架构,通过深度合作与自主能力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1+1>2”的合作效果,高质量推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内部整合加速 集聚资源All in电动化除了加快外部合作,几大汽车大集团也在忙着“刀刃向内”做整改,进行内部整合与组织架构调整,以便进一步集中研发、制造、市场等优势资源,全力推进新能源汽车板块发展。今年6月,由东风风神、东风奕派、东风纳米三大品牌整合而成的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新鲜出炉。整合后,三大品牌优化为两大序列,一是聚焦节能燃油车市场的东风风神品牌;二是聚焦新能源产品的新能源序列。不久前,在东风奕派科技战略发布会上,东风奕派科技总经理汪俊君发布“未来之翼”战略计划,以“技术之翼”“品牌之翼”“产品之翼”“海外之翼”为四大战略支柱。其中,在品牌方面,东风奕派科技将重新梳理品牌架构,锐化各子品牌定位,避免品牌之间的内耗。其中,东风纳米将融入东风奕派,并携手华为开发高端智能产品系列,进军中高端市场;风神则将打造为“智慧家享汽车品牌”。除却将三大品牌整合为东风奕派科技,日前,东风集团股份发布公告,披露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汽车将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公司同时启动私有化退市程序。此番“腾笼换鸟”之操作,无疑为岚图的发展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市场竞争力,也是东风剥离低效业务、推进优质新能源资产发展的关键举措。进入“战时状态”的广汽也在忙着进行流程优化。通过引入DSTE(开发战略到执行)、IPD(集成产品开发)、IPMS(集成产品营销与销售)三大体系,广汽构建起了“从用户洞察到产品交付”的大研发闭环。在新流程下,产品研发周期从26个月缩短至18~21个月,研发成本降低10%以上。刚刚晋升独立央企的长安汽车在资源整合上更是不必多言。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提出,经历重组整合后成立的“新长安”在资源整合效率上发生了极大变化。从原兵装集团二级子公司升格为一级央企,决策链缩短60%,资金调配与跨境合作效率显著。此外,上汽也于今年年初启动“大乘用车板块”和“大商用车板块”整合。其中,在乘用车领域,通过将上汽乘用车、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科技等自主品牌的核心业务整合在一起,上汽乘用车业务实现了资源更集中、目标更聚焦、效能最大化。“今年以来,‘整合’成为车企的共同课题,不仅是汽车大集团,多家民营企业以及新势力车企都在忙着调整内部组织架构,”章弘表示,这主要源于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持续挤压车企利润空间,通过整合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此外,在他看来,整合各子品牌还可明确定位、减少内耗,更加突出车企自身差异化竞争优势。勇闯海外市场 挖掘全球新增量今年1~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达130.8万辆,同比增长84.6%。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巨大的潜力让汽车大集团意识到,与其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国内新能源“血海”中厮杀,不如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如果这几年没有海外市场的助力,传统车企想要追赶新势力车企,还得再等两年。”正如曹鹤所言,近年来,汽车大集团持续加快新能源汽车海外市场扩张,力图挖掘更多新增量。2023年,长安便提出全球化“海纳百川”计划,旨在推动从“产品出海”向“品牌出海”和“生态出海”升级。如今,旗下深蓝汽车S07、L07、S05、G318、S09等车型已陆续导入东南亚、中东非、中南美、欧亚、欧洲五大区域,覆盖66个国家及地区。今年1~7月,深蓝已累计出口2.19万辆。根据规划,2025年深蓝将覆盖全球约90个国家及地区,销量达成5.6万辆,2030年力争向38万辆迈进。东风奕派科技也将海外市场作为重要战略之一。根据“未来之翼”战略计划,到2027年,东风奕派科技的海外车型将达到30多款,全面覆盖ICE、HEV、EV多动力形式,A0级到C级多车型级别和左舵右舵市场。2027年,东风奕派科技全球网点数量将超过2000家,合资或自建工厂覆盖重点市场,2026年本地化制造销量占比达20%以上,本地化制造力争2030年达50%以上,并锚定10个战略市场结合中国文化标签与海外属地化IP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不久前,东风还携岚图等子品牌多款车型宣告全面进军埃及市场。据悉,即将港股上市的岚图目前已进入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后续可进一步借助资本力量推进海外市场的拓展。广汽埃安同样在加快海外市场的发展步伐。据了解,今年以来,广汽埃安先后将旗下车型引入新加坡、缅甸、马来西亚、尼泊尔、塔吉克斯坦、英国等众多海外市场。 。此外,广汽印尼智慧工厂在雅加达竣工投产,马来西亚KD工厂进入产能爬坡阶段,欧洲KD项目已在稳步推进中。“这些汽车大集团在汽车‘出海’方面都已经有丰富经验,已经形成海外经销网络、人才队伍等丰富资源,对于海外市场相关法规标准、用户需求、经营策略也更有把握。可以说,它们在海外新能源市场的拓展上更具优势。”纪雪洪称。“现在已经算是进入新能源汽车‘淘汰赛’的中场阶段,下半场一定还会有无法创造用户价值、不被用户认可的品牌逐步被淘汰,即便是汽车大集团的子品牌也可能难逃被淘汰的命运。”曹鹤说道。广结“好友”建生态,内部整合聚资源,海外拓展谋增量,种种举措都表明,汽车集团对于新能源汽车转型势在必得。而如今,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仍需稳扎稳打才能充分发挥大集团之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