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 1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今年上半年,公司总裁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海外出差。”近日,一位头部储能公司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今年以来,海外储能需求爆发式增长,令国内储能电芯企业订单激增,工厂开足马力进入满产状态,叠加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落地,有储能企业甚至表示“加价也排不了单”,出现“一芯难求”的局面。。   工厂进入满产状态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实地走访海辰储能重庆基地发现,该工厂正在开足马力生产。海辰储能制造板块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今年3月至今,海辰厦门和重庆工厂一直处于满产状态,目前订单已经排到10月。   海辰储能西南智能制造中心坐落于重庆铜梁,该工厂是重庆市首个投资超百亿的锂电电化学储能整装项目,总投资130亿元,将建成56GWh新一代储能锂电池、22GWh储能模组的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   走进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了正在运转的海辰储能第四代锂电智能制造产线。工作人员介绍,该产线效率较第三代提升30%,制造成本下降25%,从原材料加工到电芯成品下线的大部分环节均由自动化设备完成。   海辰储能整体产能利用率备受市场关注。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3月起,厦门、重庆基地即进入满产状态,满产激励持续发放,这种满产状态一直持续至今。目前,工厂的订单已排至9月、10月份,生产计划十分饱和。。   “可以说,行业正向好发展,规模化效应逐步显现,市场对储能的认知度逐步提升。”上述负责人对记者透露。   海外市场需求爆发   海辰储能订单排满是行业需求激增的缩影。中国储能网8月发文称,2024年还在产能过剩的储能电芯市场,最近突然进入了“加价也排不到货”的状态,这种供需反转的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维权)、瑞浦兰钧、远景储能等企业的产线持续满负荷运转,订单量激增至需排队等候,有企业表示“客户加价也排不了单”。   储能上市公司财报也能折射出行业景气度。阳光电源上半年储能业务收入178.03亿元,同比增长127.78%,占总营收的40.89%,首次超越光伏业务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科陆电子储能业务实现收入12.82亿元,同比增长177.15%,占总营收的49.83%,首次超越智能电网业务;瑞浦兰钧上半年储能电池出货18.87GWh,同比增长约119.3%,规模效应显现。   多位产业界人士对记者表示,海外订单激增和国内政策变化,是供需扭转的两大主要原因。其中,海外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推动了国内储能企业订单激增,尤以新兴市场更为明显。   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226GWh,同比增长97%。其中前九名均为中国企业,国内企业储能锂电池出货在全球占比超过90%,海外大单屡屡刷新纪录。   具体看,上半年,中国企业新获199个海外储能订单(合作),总规模超160GWh,同比增长220.28%。其中,中东地区订单达37.55GWh,占比23.44%;澳大利亚32.31GWh,占比20.17%;欧洲22.81GWh,占比14.24%;日本15.06GWh,占比9.4%。中东市场不仅是增速最快的黑马,增量也位居全球首位;澳大利亚、东亚等新兴市场也迎来大规模订单潮。   “从海外需求看,传统电力已进入瓶颈期,而新能源投资热潮持续,拉动国内储能订单大涨,尤其是新兴市场。海外市场不仅需求旺盛,其毛利率也更高,盈利情况更好。我们认为海外市场需求高增长将延续,尤其是新兴市场前景广阔。为推进业务,公司总裁上半年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海外出差。”某头部储能公司业务负责人李哲(化名)对记者表示。   国信证券研报称,中东、东南亚、南非、印度、拉美等新兴市场多地存在电力紧缺问题,各国政府扶持政策频出,储能装机需求有望大幅度提升,因而新兴市场有望成为中国储能企业出口重要方向。   记者注意到,进入三季度以来,全球储能市场持续活跃,中国企业拿下订单的消息频传。   7月底,阳光电源签署2.4GWh欧洲储能大单,首次进入保加利亚。8月17日,海辰储能与沙特电力公司签约,联手拿下其1GW/4GWh储能项目的设备供应与运维订单。同月,中汽新能与印度IndiGrid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在2026至2027年开展5GWh储能系统产品合作。   “海外市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美国存在关税扰动,会有一定抢装的预期;新兴国家例如印度出现了由政府大规模招标推动的储能装机浪潮;而欧洲、澳洲则因为光伏较多,对电网和用电需求造成一定扰动,电价波动较大而对储能产生巨大需求。未来,公司将密切关注亚太、中东非及欧洲市场的发展动态,不排除根据各区域市场需求,进一步拓展海外产能布局。”海辰储能方面告诉记者。   盈利模式逐渐完善   今年2月9日,国家发改委与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136号文),要求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   “文件规定6月1日前并网的存量项目采用‘差价结算机制’,保障其收益不低于原机制电价。这促使新能源企业加速推进项目建设,以赶在5月底前并网,为满足配储需要,储能订单激增。”李哲对记者表示。。   CNESA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23.03GW/56.12GWh,功率规模和能量规模均同比增长68%。其中,5月单月新增装机创下历史上月度装机新高,达到10.25GW/26.03GWh,同比增长462%/527%。   政策驱动下,储能行业市场化盈利模式逐步完善。   “136号文发布后,地方配套性政策陆续出台,叠加储能技术持续降本的因素,储能的经济性提升,市场化需求爆发较快。长期来看,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下,国内储能的盈利模式有望更加清晰,也将更加市场化。我们看好国内大储需求将持续增长。”海辰储能方面对记者表示。   海博思创近期也披露,136号文出台后,储能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储能行业将更多地依赖于市场需求和价格机制,预计储能规模会呈现较长期增长趋势,因为风电、光伏未来预期收入存在不确定性,促使这些单位加装更多的储能设备。   行业高景气度之下,储能企业赴港上市掀起热潮。其中,行业龙头宁德时代已于今年5月20日登陆港交所;目前,欣旺达、亿纬锂能、南都电源、海辰储能等储能产业链企业,已相继宣布赴港上市计划。   “对于储能企业而言,赴港上市既能通过融资满足产能扩张的资金需求,也能有效地对接国际市场,为吸引国际客户、深化海外业务布局提供支撑。”经济学者盘和林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扫码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道具 举报 回复
主题回复
倒序浏览

423查看1回复

沙发
水煮鱼 2025-1-5 15:32:13
这是一支担负特殊任务的英雄部队。征战浩瀚太空,有着超乎寻常的风险和挑战,光环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艰辛和付出。
举报 回复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冀ICP备10019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