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不断走低、资本市场“吸睛”,低利率新周期如何应对,成为保险资金当前主要议题。截至8月31日,中报季收官,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五大A股上市险企的投资“账本”同时摊开。从投资端来看,上半年各家险企投资资产均较年初实现增长。在增加的投资资产中,权益类资产备受青睐。低利率环境对人身险公司的资产负债匹配提出了新要求。多家险企管理层表示,在固收类资产收益承压的背景下,挖掘多元资产、增配权益类资产,特别是高股息资产,已成为上市险企资产配置策略中的重要一环。此外,险企还注重对成长性标的的挖掘,以捕捉超额收益。权益布局加码增厚收益投资业绩一直都是保险公司整体业绩表现的“胜负手”。截至6月末,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五大A股上市险企投资资产合计19.73万亿元,同比增长7.52%。今年上半年,资本市场呈现回暖态势,为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多家险企披露的投资收益相关指标,较2024年上半年均实现明显增长,但也有个别险企投资收益率下滑。虽然各家公司披露口径不一,但也能通过投资收益和投资收益率指标看到整体投资表现。具体来说,中国人保上半年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5.1%,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率为3.29%;中国太保总投资收益率为2.3%,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三家公司上半年分别实现总投资收益414.78亿元、1275.06亿元、568.89亿元,增速分别是42.7%、4.2%、1.5%。从半年报数据来看,各家险企在优化资产配置上虽有不同侧重,但都明显加大了对权益投资的配置力度。如中国平安股票投资占比已经达到了10.5%,去年同期为7.6%;中国人寿的权益类金融资产上半年数额为1.43万亿元,较年初增加了1565亿元。其中股票类资产达6201.37亿元,较年初增加了1190.54亿元。对于未来投资环境,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预测,债市方面,低利率环境或将延续,利率债虽具备安全边际,但收益率承压,对于险企来说,亟须通过精细化资产负债管理来应对收益要求与风险控制的双重考验。对于股市,海南纵帆私募基金经理王兆江表示,目前A股市场估值总体合理,市场底部相对夯实,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中国企业自发的“反内卷”已经开始,企业净利率的下限基本确认,盈利空间正在修复。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开始回到50以上,制造业强于服务的特征重新出现,这有利于中国优势制造业的盈利修复和估值提升。目光聚焦高股息股票在宏观利率下行、优质资产稀缺的背景下,保险资金“长钱长投”的优势正被市场重新审视。考虑到资产端收益匹配与负债端久期管理,险资巨头们的投资路线图逐渐清晰,把目光锁定在兼具稳健现金流与防御属性的高股息资产上。对于2025年投资策略,多家险企对今年资本市场的表现比较乐观,表示将加大保险资金入市力度。 。新华保险副总裁秦泓波表示,在权益投资方面,当前环境下,新华保险权益投资策略为,通过优化配置结构,在有效控制波动的前提下,获取长期稳健的超额收益。中国太保副总裁苏罡提到,低利率市场环境导致优质资产供给不足,保险资金存在较大配置压力。当前,国内权益资产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保险资金在权益投资领域面临更多机会。中国人寿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刘晖也表示,去年以来,中国人寿坚定看好权益投资市场机会,加大了投资力度,上半年公司在权益资产规模配置方面新增超过1500亿元。基于这一配置策略,公司在权益配置上会持续根据公司资产配置的需要,继续开展稳健性的配置,优化权益投资结构。目前来看,权益投资的比例符合公司资产配置中枢,下一步在权益的配置上也会更加关注高股息股票的配置。而在权益资产投资中,高股息股票和成长性板块则是险企投资布局的重点。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表示:“中国平安作为耐心资本、长期资本,我们会适度加大权益资产的配置。我们围绕两个重点,一是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成长板块,另一个是高分红的价值股。”刘晖也提到了类似的配置思路,权益投资方面,将积极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要求,持续优化权益配置结构,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和优质高股息股票配置,不断提升权益配置的稳健性和长期回报的潜力。将持续关注市场上涨板块中的板块轮动,如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新消费、出海企业等方向的投资机会。“高股息资产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符合保险资金对稳定收益的需求,在新会计准则下也有助于平滑利润波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新消费等,这些领域被认为是重要的投资机会,契合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全球制造业修复的宏观背景。”王兆江提到。在险企寻找高股息资产过程中,“险企举牌险企”是今年较为独特的现象。近期中国平安先后举牌了中国太保H股和中国人寿H股,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对此表示,中国平安投资同业公司和其他行业公司主要会坚持“三可”原则,即经营可靠、增长可期、分红可持续。这是衡量投资一个企业是否长期持续、能否稳定持有这家企业股票核心的标准。 。近两年,险资中长期资金投资是业内十分关注的投资尝试和探索,中国人寿在2024年2月联合新华保险发起设立了鸿鹄志远(上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根据两家公司介绍,从投资的方向范围来看,基金投资范围包括,与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上市公司A+H股。标的公司标准包括治理良好、经营运作稳健、股息相对稳定、流动性较好等。挖掘多元资产一直以来,固收投资始终是险资配置的“压舱石”。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债券投资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比例处在历史高位。从各家公司表态来看,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超长期债券的跨周期匹配。如秦泓波提到,积极强化固收投资的交易能力,通过多品种、多策略组合和对交易性机会捕捉,来实现“固收+”,增厚组合整体收益。中国人保也提到,固收投资强化对中长期利率走势的研判能力,积极把握利率波动带来的配置机会和交易机会,有效提升资产久期,增厚投资收益。固收端的“稳”铺垫完毕后,资金自然要向更高弹性的权益资产要收益。其他投资方面,苏罡表示,一方面公司在持续加大长期利率债的配置,合理延展固定收益资产久期,同时也加大创新型优质资产的布局,包括ABS、公募REITs等;另一方面,稳步增加公开市场的权益资产以及未上市股权等另类资产配置。中国人寿则将目光放在了境外市场。刘晖表示,港股市场是公司权益投资配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半年港股估值持续修复,港股涨幅领先全球主要权益指数。在美元信用下降、全球资金再平衡的背景下,港股在新经济、高股息等优质资产方面具备配置价值,中国人寿上半年在港股市场取得了非常好的收益,下半年将继续关注港股市场,持续开展投资操作。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