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9月2日讯(王蔚 实习生 罗阳 马雨佞)近期,上市银行的半年报披露结束,其中展示了理财公司的业绩。财联社对32家理财公司中报业绩进行了全景扫描,可以发现,2025年上半年,部分银行理财公司交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目前已开业的32家理财公司中,24家理财公司的理财规模较去年底有所增长。 。其中,法巴农银理财、高盛工银理财、汇华理财三家合资理财公司分别以64.82%、56.98%、53.63%的增幅遥遥领先。贝莱德建信理财、渤银理财、宁银理财、恒丰理财实现超20%的增幅。相对而言,建信理财和农银理财两家大行理财公司的规模降幅较快,分别较去年底降低11.9和11个百分点。此外,青银理财、工银理财、平安理财、广银理财、招银理财、浙银理财(浙商银行)等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净利润方面,32家理财公司中有15家理财公司的净利润同比有所增长。其中,浦银理财净利润增长最快,上半年实现净利润9.25亿元,同比增长76.19%;上银理财紧随其后,实现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37.35%;中银理财、华夏理财、渝农商理财的净利润同比涨幅均超过20%。7家理财公司净利润有所下跌,其中平安理财跌幅较快,其上半年实现净利润7亿元,同比下降41.28%;青银理财利润下降也较快,其上半年净利润为1.19亿元,同比下降35.68%,主要是由于债市波动,导致其理财手续费收入有所减少。 理财规模分化显著,最高上涨64.82%,得益于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力度加大 202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整体呈现稳健发展态势。 截至6月末,全市场存续理财规模达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38%,同比增长7.53%。 然而,在总体规模增长的大背景下,各家理财公司的规模变化却呈现出显著差异。32家理财公司的规模具体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银行半年报、理财业务报告,财联社整理 从规模总量来看,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三家股份行理财公司的规模均超两万亿。其中,招银理财以2.46万亿元的规模位居行业首位,虽然较上年末微降0.40%,但仍保持规模优势;兴银理财紧随其后,规模达2.3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34%;信银理财排名第三,规模达2.11万亿,较上年末增长8.25%。这三家头部理财公司管理规模合计6.88万亿元,占理财全市场比例约22.43%,显示出行业集中度较高的特征。 在规模增长方面,合资理财公司表现突出,规模增长排名前四的均为合资理财公司,分别为法巴农银理财、高盛工银理财、汇华理财和贝莱德建信理财,增幅分别为64.82%、56.98%、53.63%和33.23%,另外一家施罗德交银理财也实现了6.32%的规模增速。不过,由于合资理财规模较小,因此即使其增幅较快,其增长的规模也较为有限。 除合资理财外,部分股份行和城农商行理财公司的表现突出。 财联社梳理,渤银理财、宁银理财、恒丰理财规模规模增幅均超20%,分别为29.95%、26.94%和25.08%。此外,华夏理财、苏银理财等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大行理财公司中规模增长较快的为中邮理财,其2025年6月底的规模为1.2万亿元,增长17.54%。 根据银行半年报,部分理财机构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力度的加大。例如,华夏理财加快推进理财业务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坚持产品创新驱动,推出阶梯费率目标盈产品,打造全新“跃鸿”品牌混合类产品,探索创新养老场景理财产品等。在渠道拓展方面,华夏理财多渠道营销体系不断增强,报告期末行外代销机构148家,较上年末增加25家。中邮银渠道规模较上年末增加1,106.74亿元,三方代销规模较上年末增加677.24亿元,机构直销渠道规模较上年末增加9.96亿元。 。苏银理财持续深化母子协同,积极发力拓展外部代销和直销渠道,已与170余家代销机构签订代理销售合作协议。 然而,有人欢喜有人忧,在行业规模整体上涨的背景下,部分公司却出现了规模收缩。 财联社梳理,6月末,建信理财规模1.41万亿,较上年末下降11.9%,是降幅最大的机构;农银理财规模1.75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0.99%;工银理财规模也下降了5.60%;青银理财规模1894.8亿元,下降4.94%。其中,青银理财披露,针对债市波动,理财子公司加强市场风险管控,调整产品的债券持仓,但由于固收占比较高等因素影响,理财手续费收入有所减少。 业内人士表示,去年主要是国有行理财公司规模在增长,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禁止手工补息之后,资金流向国有行和一些城商行,股份行规模增长不大;而今年主要的城商行及股份行理财公司维持高速增长,头部几家机构之间竞争激烈。 针对这种分化现象,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财联社表示,上半年,银行存款利率下降,居民投资理财需求增加,存款资金转向理财等,这些因素推动理财规模整体增长。但不同理财公司之间经营有所分化,这反映了各家机构在产品设计、风险控制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差异。 理财公司盈利表现分化明显,最高涨幅76.19% 作为资管机构,理财公司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管理费收入。随着理财公司的发展,2025年上半年,理财公司的净利润表现呈现出更加明显的分化趋势。 从绝对额来看,招银理财以13.64亿元的净利润位居首位,中银理财以13.58亿元紧随其后,农银理财和兴银理财分别实现12.73亿元和12.62亿元的净利润。这四家机构净利润均超过12亿元,显示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各家理财公司净利润表现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银行半年报、理财业务报告,财联社整理 业绩表现上,2025年上半年,有15家理财公司净利润同比上涨。其中,浦银理财表现最为亮眼,上半年实现净利润9.25亿元,同比增长76.19%。据浦发银行半年报披露,浦银理财立足于科技金融,基于自身业务模式特征,积极融入母行科技金融赛道,与分行深度联动,丰富其科技金融业务客群和科技金融资产储备库底座。 此外,上银理财表现也较为亮眼,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7.35%,虽然其绝对值仅为1.14亿元,但增速在全行业保持前列;渝农商理财增长28.26%,中银理财增长22.23%,华夏理财增长21.73%,展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南银理财、光大理财、农银理财的净利润增速也保持在13%-15%的较好水平。 然而,部分公司的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平安理财上半年净利润7亿元,同比下滑41.28%;青银理财净利润1.19亿元,由于理财规模降低带动手续费减少,其净利润同比下降35.68%。 。建信理财净利润8.25亿元,同比下降10.03%;兴银理财和招银理财虽然净利润绝对值较高,但也分别出现了5.89%和5.74%的下滑。 今年下半年,银行理财市场发展趋势如何?娄飞鹏对财联社表示,目前来看,存款利率较低,居民投资理财需求仍然较旺,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理财规模有可能继续增加,为下半年银行理财公司经营发展提供良好的需求环境,进而带动银行理财公司继续向好发展。但同时,面对股票市场慢牛长牛趋势,银行理财公司需要持续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创新理财产品,加大对权益类资产的布局,以更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秦艺
|